芯片|米OV“上高”送团灭?( 三 )


高价走不通 , OPPO选择降低姿态 , FIND X3系列重新学习华为 , 主打影像 , 定价也回落到5000以内 , 但销量依旧低迷 。 混乱的决策造成了与主流相反的定价结果 , 也消耗了市场对其高端化的耐心 。
一般情况下 , 得到了市场和用户较好的反馈后 , 手机品牌才会对旗下产品逐步加价 。 例如华为的高端MATE系列 , 加价幅度基本维持在百元 。
而OPPO的定价却像坐上了过山车——高起点出发 , 突然上到6999的顶峰 , 又急转直下 , 至今还未探底 。 这本质上是OPPO团队从一开始就没有理清高端化的思路 , 只能跟随短期市场反馈进行决策 。
小米、vivo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毛病 。
小米从MIX系列到数字系列 , vivo从NEX到数字系列再到IQOO , 初代登场艳惊四座 , 过后的产品却都没有足够的设计亮点 , 传承感不足 。
特别是在品牌用户群体比较敏感的价格方面 , 米OV高端产品“降价背刺”的事不在少数 。
“2018年前后 , 有华为带领 , 那是米OV三家冲击高端的最好时机 , 并且有堆料这个捷径可走 , 可惜最终都没有抓住这个窗口期 。 如今想要再冲击高端只有寻求差异化这一条路可走了 。 ”上述券商分析师称 。
冲高的姿势要正确手机市场进入下行周期 , 这是事实 , 但不代表没有机会 , 尤其是在开发不算完全的高端手机市场 。
华为与苹果正面对决时 , 就像狼一样狠狠抓住了对方的弱点 。 彼时 , 苹果一年只有一次显著的产品迭代 , 且在乔布斯之后再无革命性的创新突破 。
于是 , 华为从影像入手大力投入 , 强化拍照、视频等用户体验 , 外加自研芯片相助 , 才让其在高端逐步站稳脚跟 。 另一个契机是 , 华为还抓住了三星Note7事件的窗口期 , 跟进抢夺了三星败退国内市场后的份额 。
任何市场只要有竞争对手犯错 , 就可以抓住机会发展起来 。
对于米OV来说 , 华为被制裁、荣耀还在重整之际 , 就是赶超的时机 。 然而现实是 , 大家都没做好准备 , 做出了赶超的动作 , 却不具备赶超的实力 。
横向对比米OV所推出的一众高端旗舰 , 无不用着一样的处理芯片 , 一样的旗舰级屏幕 , 一样的大底镜头 , 唯一不同的仅仅只是系统层面的优化、软件体验、UI设计以及噱头成分更大的相机调教 。
上游供应链层面 , 高通目前主打一年两款旗舰级芯片的策略 , 这也就导致安卓机型往往只能选择在这两个时间点 , 扎堆发布旗下的一众高端机型 , 市场和用户感受不到所谓高端的“稀缺性” 。
为了弥补短板 , 自研芯片和联合开发 , 也一直是米OV的发力重点 , 但通往成功的路上绝非坦途 。
2014年小米松果电子成立 , 三年打磨出首个28nm制程的系统级芯片澎湃S1 , 但成熟度、性能等多方面的不足使其饱受争议 。
于是在2017年后 , 松果转向开发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以及快充芯片澎湃P1等非系统芯片 , 提升图像和充电效果 。
今年自研的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 , 与P1合体为电池管理芯片 , 补充了小米初步的芯片版图 。
OV这边在芯片上的布局稍显缓慢 , OPPO目前仅有一款影像NPU芯片 , 而vivo的V1也只更新了两代 。
外部投资方面可以看出 , 小米主要布局于芯片设计 , OV整个半导体投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 通信 , 定位 , 摄像等等都有 , 但还未实现全链路覆盖 。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 在OV两家投资企业的股东名单中 , 包括唯捷创芯、南芯半导体等均有三者身影 。 OPPO所投的14家半导体公司中 , 和小米重合的甚至达到了1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