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再造一个“富士康”?( 三 )


郑州,要再造一个“富士康”?
文章图片
深圳比亚迪总部 。 图/图虫创意
据悉 , 除了总部深圳外 , 比亚迪目前拥有西安、长沙、合肥、常州、长春、襄阳、抚州和济南等制造基地 , 并非独宠郑州 。 但比亚迪的到来 , 无疑让郑州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有了更多可能 。
有分析指出 , 像当年的富士康一样 , 比亚迪的落地将吸引上下游产业到来 , 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进而成为郑州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新的助力 。
能否弯道超车
合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豪赌” , 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 2019年 , 在蔚来汽车最危险的时刻 , 合肥国资果断出手 , 向其注入战略投资70亿元 。 2020年2月蔚来汽车落户合肥 。
合肥的这笔风投不仅实现超过百亿盈利 , 更为重要的是 , 合肥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成为现实 , 成为合肥崛起的重要支撑 。
相较而言 , 郑州汽车产业基础更为雄厚 , 拥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基地、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等6家整车企业 , 形成了客车、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三大整车生产格局 。
袁博说 , 郑州这些年一直在转型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目前来说 , 宇通现在已经是国内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和销量最高的品牌 , 海马汽车、日产汽车也在生产纯电动轿车 , 像上汽乘用车也是国内比较大的先进汽车企业 。
在宋向清看来 , 郑州加大力度引进新能源汽车企业 , 既有壮大现有汽车产业板块的目的 , 更重要的还在于要补新能源汽车产业当中的短板弱势环节 。
宋向清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 现在郑州一方面要做强做大“长板” , 同时对于一些薄弱环节 , 通过政策支持等弥补短板 。
2021年河南省汽车产量达52.79万辆 , 新能源汽车产量6.02万辆 , 其中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3.89万辆 。 袁博表示 , 这其中商用(客车、货车)车占比超过一半 , 而从全国来说95%都是乘用车 , “比例有点失衡” 。
他说 , 比亚迪如果能顺利投产的话 , 不仅可以弥补郑州乘用车方面的不足 , 还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 , 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 同时还可以促进就业、出口 , 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 。
值得一提的是 , 郑州已经定下到2025年GDP力争达到2万亿元的目标 , 按照2021年郑州GDP为1.27万亿元的现实考量 , 缺口还有7300亿左右 。
而河南省在之前释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2025年“小目标” , 即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 力争推动全省汽车整车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及配套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及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
如此看来 , 作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支撑点的郑州 , 能否在2025年迈入“2万亿俱乐部” ,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
宋向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考虑到郑州的区位、交通、中心城市集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 郑州2万亿元的GDP目标能够实现 。
“目前来讲 ,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新的生产力 ,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 意味着在创新发展上有抓手和支撑点 。 ”宋向清说 。
他认为 ,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郑州2万亿目标的支撑力 , 将是非常强大的 , “应该说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 核心的作用 , 甚至是临门一脚的作用” 。
除此之外 , 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 还能带动其他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
袁博说 , 除了郑州之外 , 河南省内其他的城市整车生产可能比较一般 , 但如果从产业链上来说 , 像零部件、原材料等 , 像开封、洛阳、许昌等一些城市具备一定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