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善举出圈”背后:情绪营销到底有多大“功力”?( 三 )


鸿星尔克选择了赞助网球 , 还曾经在网球运动鞋评比中 , 一度与耐克、阿迪达斯并驾齐驱 。
根据欧瑞国际统计数据 ,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的刺激下 ,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规模达到1039亿元 。 同一年 , 鸿星尔克通过扩张 , 达到7000家门店 。 财报数据显示 , 2008年鸿星尔克营收达到28.89亿元 , 但2009年便急转直下 , 其营收同比下跌超过30% 。 2010年 , 其亏损高达16亿元 , 较上一年同期暴跌1000% 。
隐患是从激进的扩张开始 。 由于许多门店选址、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 , 陷入亏损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 , 从2008年到2012年 , 鸿星尔克为了不让经销商关闭门店 , 向他们提供了8亿元资助 , 但在账面上仍然把这笔钱算在自己的现金里 。 这是后来其被审计曝光财务造假的源头 。
2010年之后的鸿星尔克可用“命途多舛”来形容 。 2010年鸿星尔克被指出财务造假 , 从而陷入长期的停牌中 。 2020年鸿星尔克正式退市 。 在多个公开资料以及媒体报道中 , 鸿星尔克2012年至2014年经历了库存积压危机;2003年经历水灾 , 2015年一场大火烧去了一半生产设备……一系列事件综合作用在一起 , 让鸿星尔克遭受重创 。
2022年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到2010年的财务困境时 , 用“肯定是交了学费的 , 但至少没打趴下”“只要是没打趴下的教训 , 都是正面的”来总结这段过往 。
据Euromonitor数据 , 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 , 鸿星尔克市占率从2.9%下降至1% , 根据2020年鸿星尔克的营收情况分析 , 2020年的市占率仍然只有1%左右 。 在2020年福建省百强民营企业名单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鸿星尔克营收为28.43亿元 , 而同年安踏和李宁营收分别超过300亿元和100亿元 。
根据其财报数字 , 2008年鸿星尔克营收28.89亿元 。 而其2020年数据为28.43亿元 , 这也就意味着 , 鸿星尔克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是处于增长停滞状态 。
从现状来看 , 李宁和安踏已经从库存危机中摆脱出来 。 程伟雄认为 , 从经营层面来看 , 鸿星尔克与安踏、李宁第一梯队国产运动品牌相比 , 只能处于第三梯队 。 无论从业绩、品牌力、产品力 , 还是渠道形象以及用户忠诚度 , 鸿星尔克与安踏、李宁等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
在2009年吴荣照的兄弟吴荣光的EMBA硕士论文《鸿星尔克战略研究》中提到“鸿星尔克集团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 , 带有快速成长期的以机会为导向的特点 , 整个组织各功能模块不能彼此有效支持、协调 , 己成为集团发展的瓶颈 。 ”
于是 , 鸿星尔克转变战略 , 从“生产+批发”的模式变成“品牌+零售”的模式 , 建立行业领先的柔性供应链系统 。 这本身并没有错 , 但鸿星尔克却将竞争更加激烈的“快时尚”模式作为自己的标杆 , 期待唯快不破 。
“过去几年 , 鸿星尔克几近沉寂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聚焦 。 鸿星尔克与安踏、李宁等同行相比 , 在品牌打造上难以匹敌 , 类似于特步聚焦‘跑鞋’、李宁聚焦‘国潮’概念等 , 鸿星尔克并不能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要素 。 ”程伟雄说道 。
如今 , 恰逢国潮品牌崛起的时代 , 本土体育运动品牌迎来了第二春 。 程伟雄认为 , 在国内整个体育运动品牌市场复苏的情况下 , 鸿星尔克还是有一定成长空间的 , 而成长空间的幅度则取决于鸿星尔克在品牌定位、产品研发、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调整是否得当 。
“一个到低谷的企业 , 几个动作就立马上台阶不现实 。 一旦动作改变 , 产品改变也需要一年半载才能缓过来 。 而且它在变 , 其他品牌也在变 , 行业也在变 。 在今天这个时代 , 对于企业而言 , 品牌的传播能力、产品的研发能力、运营能力等都要做到有效结合 。 同时 , 品牌还需搞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即自己聚焦的是什么 , 又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 。 ”程伟雄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