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对话|达索系统张鹰:?工业软件最大突破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 四 )


在达索系统定义的12个工业细分领域中 , 中国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无论是建模、仿真 , 还是生产、制造 , 中国一开始制定的目标就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 目前 , 达索系统在中国应用的都是非常尖端的工业技术 。 受益于中国工业领域的迅猛发展 , 我们的直接回报也非常丰厚 , 每年的业务增长都是两位数以上 。
胡春民: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 , 占全球的比重近30% , 中国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 。 中国工业哪些领域是达索系统的业务重点?
张鹰:在刚才所说的12个行业中 , 我们认为中国的潜力都很大 , 我很难说出哪个更重要 。
达索系统关注的是市场需求与自身业务的匹配度 。 中国的市场机遇在那里?坦白地说 , 中国在工业制造的协同度方面 , 与西方工业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 更多地是把许多最新技术当服务于某个环节的工具使用 。 此外 , 在系统化使用方面 , 中国与西方工业先进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 举个例子 , 大约五年前 , 达索系统和波音签订了30年期的合同 。 中国在很多大型工业制造项目中 , 对工业软件的需求尚未形成整体性的应用体系 , 不过最近在这方面 , 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和大量投入 , 这也给了我们很多信心 。
总编对话|达索系统张鹰:?工业软件最大突破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协同
文章图片
胡春民:达索系统在中国的客户和欧洲、美国的客户相比有哪些差别?
张鹰:中国的工业软件体系或者数字化转型体系 , 与欧美工业水平领先的国家相比 , 主要有三方面差别:第一是技术 , 今天的技术更加商业化 , 尽管有许多国家的尖端技术受到出口管制 , 但对中国很多地方都是开放的 , 这部分的差距不大;第二是技术人员 , 我们的技术人员需要更多地通过软件去协同 , 而不是仅仅把软件当工具使用;第三是流程 , 使用着先进的工具 , 但匹配的却是旧的流程规则 。
胡春民:制造领域中小企业占据绝大多数 , 中国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但是好的软件往往价格较贵 , 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 达索系统作为工业软件龙头企业 , 如何友好地帮助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张鹰:确实有部分企业因为成本对工业软件望而却步 。 因为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 生产场景要重新设计 , 也要采购新设备、应用新材料等 , 前期投入费用比较高 。 但如果从长远考虑 , 数字化的手段会使企业总运营成本大幅下降 , 收益远远大于前期投入 。
达索系统针对中国制定了专门的发展计划——“喜马拉雅计划” , 这是我本人向总部推荐并最终形成的方案 。 其中“ValueWide”(价值扩展)是专门针对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水平的方案 , 云是其中重要的抓手 。 如今 , 工业软件云上部署 , 已经使得软件的概念和以前大有不同 。 之前 , 企业购买软件之后 , 会安排专家自己做开发设计 , 这部分成本很高 , 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 达索系统在云上根据服务的流量和次数收费 , 后续可以不断设计和改进 , 以此降低中小企业应用工业软件的成本 , 把我们产品的覆盖面做宽 。
胡春民:达索系统来中国很多年了 , 未来在中国还有什么发展规划?
张鹰: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有信心 。 中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处于世界前沿 , 已经开始领航 。 在“喜马拉雅计划”中 , 有一项“Valueup”(价值提升)的工作 , 是要找到中国大型企业共同打造出行业中的“灯塔项目” , 推动其成为全球的“灯塔” 。 我们已经在中国商飞、中航工业、中国船舶、三一重工、阜外医院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院所中形成了“灯塔项目” , 然后不断地在行业中复制 , 实现产品化、商业化 , 帮助行业提升整体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