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 一份名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点燃百年冬奥第一支绿色氢能火炬”的项目 , 斩获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解决方案大赛杰出作品奖 。 这个源于北京冬奥会绿氢火炬的作品 , 有金旭博士及其团队的一份功劳 。
金旭是一名80后 , 作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 他始终致力于纳米技术的跨领域应用以及新型能源纳米材料的创新开发 , 是中国石油将新兴纳米技术融入传统石油工程交叉创新的代表人物 。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个月 , 勘探院接到“利用光伏电解水制备的绿氢 , 为冬奥火炬提供清洁燃料”的紧急任务 。 金旭临危受命 , 带领绿氢火炬保障供应团队长驻廊坊 , 成功利用自主研发的制氢催化剂材料和改进的新型电解槽 , 点燃了百年冬奥历史上的首支绿氢火炬 , 践行了“绿色冬奥、低碳环保”的理念 。
其实 , 早在2016年 , 时任纳米油气工作室负责人的金旭 , 就提前洞察到能源转型发展态势 , “拿下”了中国石油第一个绿氢制备和储能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项目 , 带领团队着手攻关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设计与装备开发 , 厚积薄发 , 才成就了如今的科研成果和冬奥贡献 。
金旭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2006年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理学院继续深造 , 主要从事特殊结构碳纳米管的设计制备与改性应用研究 。 在加拿大留学期间 , 他有幸聆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普关于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交流报告 , 当听到纳米技术在石油工程领域也将有广泛应用后大受震撼 , 从此萌生了投身能源行业的念头 。
2010年 , 金旭回国加入勘探院 , 从此踏上非常规油气地质和采油工程新材料研究工作的征程 。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利用 , 在地球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 而纳米技术这个概念 , 诞生在世界上还不到100年 。 入职后的金旭 , 一直在寻找纳米技术在石油领域的研究切入点 。
2008年 , 北美页岩气革命爆发 , 主要储集在微纳米孔隙中的非常规油气 , 就此成为业界研究热点 。 2012年 , 一直关注纳米实验技术的金旭 , 被调入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 同年7月 , 他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 组建了中国石油首个纳米油气研究团队 , 开始尝试解读纳米和油气两个词相加之后的未知可能 。
为了尽快解开这个“密码” , 金旭积极学习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 经常奔赴油田现场学习交流 , 聆听专家讲座培训 , 尽可能掌握更多国内外石油行业最新技术动态 , 寻求新的技术思路 。 他在美国工程院院士Amos Nur的一场报告交流会上深受启发 , 结合页岩油气储集空间和资源量难以准确评价这一难题 , 梳理出岩石信息数字化和纳米人造岩心物理模拟两个可行的创新点 。
金旭借鉴材料科学的微观表征方法 , 开发了纳米级页岩储层表征与页岩油气运移模拟系列实验技术 。 他通过建立多尺度数字岩石综合评价平台 , 将岩心表征分辨率从传统的厘米尺度跨越8个数量级 , 下探到了亚纳米尺度 , 全景多角度探视并量化评价油气赋存方式、油水定量分布、储层三维结构展布等 , 获取储层非均质性、孔隙有效连通性、流体微观流动规律、剩余油分布机制等重要信息 。
为了解决我国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和经济可采储量评价这个问题 , 金旭首次将自主合成的微纳米多孔材料 , 应用于页岩油充注物理模拟和孔径下限获取中 , 首次提出的鄂尔多斯盆地长7轻质页岩油的充注和可自由进出的孔径下限 , 突破了经典油气储层理论孔喉下限 。
- 中石油哈尔滨石化:永磁调速装置在石油炼化企业中的节能应用研究!
- javascript|Web前端:JavaScript在网络游戏中的使用
- 苹果|M2处理器新iPad Pro要来了!将升级4针触点:老用户最担心的事情出现
- 高效率的包装机械,原来还有精密齿轮的作用
- 通信运营商|你遇到了吗?三大运营商擅自给用户开通视频彩铃
- 徕卡|为什么感觉小米用徕卡后,比华为用徕卡手机更火了?
- 高德地图|高德地图应该怎么才能用到极致?
- 华为知“错”能改,Mate50系列不再使用瀑布屏,网友:终于等到了
- 网络|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活跃用户6.93亿 你用上了吗?
- 全领域专业净水品牌立升深耘净水行业30余年,打造航天级别饮用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