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跟着别人打哈欠,其实打哈欠最近才进化出来!

看到别人打哈欠你是否也抑制不住自己 , 想要打哈欠?这其实是“打哈欠传染” 。
自发打哈欠是一种古老的进化特征 , 是指人类从社群生活的祖先那里沿袭下来的一种肢体语言 。 在古猿社群中 , 它的重复出现 , 表达着“我困”的含义 , 在许多脊椎动物中也都存在并表现出来 。
打哈欠是一种多功能现象 , 其功能可能与环境有关 , 与生活的生理和行为方面都有联系 。 打哈欠传染(Yawncontagion , YC) , 也就是用打哈欠来回应别人打哈欠的能力 , 是一种最近才进化出来的现象 。
所谓的“传染的哈欠”其实就是“哈欠模仿” , 是一种心理暗示 , 与感冒传染等不同 。 当你看到他人打哈欠时 , 视觉会刺激大脑皮层 , 刺激神经反射 , 发生的一种本能现象 。
总是跟着别人打哈欠,其实打哈欠最近才进化出来!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最近的研究表明 , YC在身体协调、情绪协调和警觉性提高方面具有适应性社会作用 。 实验和观察证据均表明 , 社会性和合作性是YC在不同类群中进化的触发因素 。
YC也可以存在于属于不同物种的受试者之间(即种间YC) , 从而表明其潜在机制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
相互作用的被试之间共享的熟悉感似乎在刺激传染性的调节中发挥作用 。 更容易传染哈欠的人更善于推断精神状态 , 也更少表现出分裂型特征 。
此外 , 与对照组相比 , 当暴露在打哈欠刺激下时 , 共情相关的神经元区域的活动在共情得分高的人身上被记录下来 。
情绪偏差假说预测 , 第一个打哈欠者的情绪参与程度反映了观察者对打哈欠反应的易感性 。 相反 , 注意偏差假说预测YC仅仅与观察者对更相关的主题(例如 , 熟悉的或主导的)投入更高水平的社会注意有关 。
最近 , 有研究发现 , 那些心理变态特征得分高的人(与情感同理心降低相关)也表现出较低的YC水平 , 打哈欠反应不取决于注意力水平 。 虽然这种二元论的概念方法在文献中出现 , 但这两个方面很难分开 , 因为可能注意过程和情感过程都在YC的调制中起作用 。
无论在YC调制的基础上有哪些近似因素 , 一些研究表明 , 目前可用的数据并不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 , 不同的社会亲密度例子并不影响YC , 从而挑战了熟悉度对这一现象的积极影响的观点 。
研究发现 , 影响YC分布的另一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受试者的性别 , 尤其是在那些结合存在性别偏见的物种中 。 具体来说 , 当母狼与第一个打哈欠的个体关系密切时 , 母狼会表现出更快的打哈欠反应 , 而这种差异在公狼身上没有发现 。
为了探究YC在灵长类个体之间的影响 , 正确地理解这一现象的进化方面 , 填补灵长类中的这一空白是必要的 。
来自比萨大学、雷恩大学、诺曼底大学、法兰西大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测试了熟悉度对猴子种内和种间YC的影响 。
研究人员使用的模型是红帽白眉猴(Cercocebustorquatus) , 一种高度性别二态的物种 , 生活在大小可变的多雄多雌群体中 。 尽管在社会群体中存在着明确的等级 , 但支配关系通常是松散的 , 群内有着一定程度的容忍 。 红帽白眉猴还拥有丰富的视觉信号库 , 与各种打哈欠类型有关 。
它们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和打哈欠表现的可变性使该物种成为检验导致YC的近端因素假设的有价值的候选者 。
总是跟着别人打哈欠,其实打哈欠最近才进化出来!
文章图片
文章首页(图片:杂志)
研究发现 , 红头白眉猴在观看描述打哈欠个体的视频时比在观看控制视频时更经常打哈欠 , 因此证明了哈欠在该物种中的传染(Y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