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腾讯防沉迷不给力?其实这已经是全球最严的了( 二 )


如果说过去的电视电影分级制度和“脏标” , 针对的是在家观看电视频道 , 或者去电影院、唱片店买票买唱片 , 都是一种线下的物理消费行为 , 在家有家长管束 , 到电影院和唱片店可以像酒吧一样查未成年人的身份证 。
那么 , 随着互联网流媒体的逐渐强势 , 这样的管理和保护手段明显跟不上时代了 。 以Netflix、Spotify等为代表的互联网视频、音频流媒体服务商 , 包括一些海外的游戏服务商 , 并未在技术层面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检查机制 , 原有的分级制度面对互联网很多时候已经沦为一纸空文 。
新的防沉迷手段 , 诞生在游戏领域也就成为了必然 。 而这其中 , 中国游戏行业在防沉迷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下 , 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相关领域的开拓者和引导者 。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正如前文所述 , 无论是Netflix、Spotify等流媒体服务商 , 还是海外的一些提供游戏平台服务的公司 , 他们对于互联网时代 , 自己的服务是否会让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 , 或者防止未成年人毫无节制沉迷娱乐方面 , 基本上是毫无作为的 。
相比之下 ,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腾讯公司 , 在这方面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
2017年 , 腾讯着手在自己的游戏服务领域建立起完整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和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解决方案 , 构建了包括【事前设置】(成长守护平台)、【事中管理】(健康系统)、【事后服务】(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等涵盖游戏行为全环节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 。 尤其是其中堪称典范的健康系统 , 引入了公安实名校验、人脸识别验证等前沿技术 , 对未成年人游戏账号执行严格的游戏时长限制 。
2018年 , 系统升级进入2.0阶段 , 接入了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校验 。 对于登记为未成年的用户 , 设定了限时限充的规则 , 初步实现了防沉迷系统的精确量化 。 2020年6月 , 3.0版本上线 , 基于健康系统 , 深化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当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帐号月充值大于400元时 , 或用户出现异常充值行为(如短时间充值金额激增等)时 , 即会被要求进行人脸识别验证 。 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 , 则无法继续充值 。 其中大部分技术都比国家相关规定提前一步实现了更严密的监管 。
此前 , 腾讯在实施这项技术时遭遇的一大难题是无法识别未成年人的消费 , 以及对于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应对 。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升级和论证 , 腾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正一步步突破这一难题 。
我们对比Netflix、Youtube和Spotify , 乃至苹果等国外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商会发现 , 他们的方式就是让家庭用户中的父母自己创建家长和未成年人的不同账户 , 家长账户能够约束未成年人账户的权限 , 但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 , 就好像小时候偷摸看电视都知道怎么和父母斗智斗勇一样 , 现在的未成年人拿到父母账号的密码简直轻而易举 。
而腾讯采取从个人QQ/微信账号实名认证到人脸识别再到限制充值权限等一套组合拳 , 在技术层面就做好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所能做到的各种手段 。 这方面 , 腾讯不仅走在了国外的互联网公司的前面 , 也走在了国内整个文娱行业的前面 。
至于腾讯这样大力地推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 在营收层面到底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2020年Q4财报中 , 腾讯首次公开了未成年人的相关数据 。 和外界腾讯依赖未成年人用户的印象相比 , 实际上腾讯游戏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占比仅为3.2% , 可以估算当季度16岁以下未成年人付费总额为9.376亿 , 相当于人均付费44.64元 , 也就是每月14.8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