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张兰兰 刘锦洋 王琬涵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2022年8月4日11时0...|发射成功!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张兰兰刘锦洋王琬涵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付毅飞
2022年8月4日11时08分 ,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抓总研制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以下简称“碳星”) ,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文章图片
▲长四乙火箭升空(邓雨楠摄)
我国传统的碳汇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对森林植被进行抽样监测 , 碳星的应用将改变这一现状 , 标志着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张兰兰 刘锦洋 王琬涵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2022年8月4日11时0...|发射成功!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天基遥感时代】森林碳汇监测需要有高精度的植被数据作为支撑 。 植被高度、植被面积、叶绿素荧光和大气PM2.5含量 , 是计算森林碳汇能力的核心数据 。 碳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 , 配置了4种载荷支持获取以上数据 。
碳星利用多波束激光雷达进行植被测高 , 其实是个抽样测量的过程 , 通过计算激光到树冠以及地面的时间差计算树木的高度 , 而卫星一次测量发射出激光的光束数量、发射频次则决定测量精度 。 为最大程度提升植被测高的数据精度 , 研制团队通过数据反演、仿真分析、应用测试等实现1秒发射测量激光200次的能力 , 并对激光雷达所需的卫星环境和硬件配置进行适应性设计 , 克服散热等难题 , 最终实现测点间隔由公里级跨越至百米级 , 植被测高精度大幅提升 。
为了准确还原森林茂密程度 , 研制团队为卫星设计安装了5个多光谱相机 , 实现对地5角度立体观测 。 为避免植被阴、阳面光线影响 , 研制团队创新性提出月球定标方法 , 确保5角度成像光谱响应一致 。 具备这些能力后 , 碳星便能绘制出“立体”植被分布图 , 精准覆盖观测区域的一草一木 。
叶绿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关键影响因素 , 叶绿素荧光高精度制图也成为碳星支撑高精度碳汇监测的重要环节 。 但叶绿素荧光的能量非常小 , 仅有约0.5%至2%以荧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 为提升叶绿素光谱探测精细程度 , 科研人员为碳星设计配置了超光谱探测仪 , 创新性使用了光栅分光原理 , 将光谱分辨率较传统提升了10倍 , 实现国际首次0.3纳米精细探测 , 能够探测到人眼所看不到的太阳光细微明暗变化 。
为了去除大气对监测数据的影响 , 研制团队将大气校正做到了极致 。 碳星专门配置了偏振成像仪 , 支持35个角度监测大气PM2.5含量 , 获取大气横向PM2.5含量信息;还增配了大气激光雷达 , 用于获取大气纵向PM2.5含量信息 。 一横一纵 , 将数据信息由二维变成了三维 , 确保大气校正更精准 。
文章图片
▲卫星多光谱相机5角度对地观测示意图
除了森林碳汇监测这一主业 , 碳星还可广泛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减灾等领域 , 工作模式多达47种 。
为了让卫星支持更多应用 , 同时操控便捷 , 研制团队从硬件上保证各种载荷数据独立传递 , 从软件上让卫星“智能化” , 根据设定的边界条件参数实现自主辨别海洋、陆地、光照条件 , 并以此自动规划最佳探测任务流程 , 实现自主任务规划 。
在这种设计下 , 除了特殊或突发任务 , 碳星无需用户操心 , 而能像智能扫地机器人一样 , 扫哪里、怎么扫 , 全自动完成 。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图说:新华医院最近“上岗”了一位就诊AI“小秘书” 来源/商汤科技智能...|分诊导航,AI“小秘书”来帮忙 新华医院上线“智能陪诊
- 本文转自:中工网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为“美丽中国”发挥遥感力量 我国首颗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成功发射
- 本文转自:西安新闻网8月4日11时08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30次飞行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发射成功
-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通讯员 张兰兰 刘锦洋 王琬涵8月4...|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入轨
- 本文转自:文山日报据砚山县监委消息:文山卓马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英涉嫌严重违法|文山卓马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英接受监察调查
- 本文转自:大众网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震飞 通讯员 赵汝凯 聊城报道“政务服务大厅的这...|聊城临清市深入推进商事登记智能导服改革试点
- 本文转自:央广网央广网天津8月4日消息(记者刘阳)8月3日|亚布力论坛顺利在天津闭幕
- 本文转自:光明网为了最大限度拓展人类的视野|星空下的中国天眼有多美
- 本文转自:光明网7月24日|广联达李胜旗谈建筑业数字化:让“数字住建厅”成为行业数字化引擎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图说:在世博文化公园|咖啡香中识上海 创新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