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来|中国“健身热”持续升温(国际论道)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来|中国“健身热”持续升温(国际论道)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安徽省亳州市积极打造市民“15分钟健身圈” , 建设“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社区文体中心”等健身场地 , 促进全民健身发展 。 图为健身爱好者在亳州市市政公园练习太极拳 。
刘勤利摄(人民视觉)
“肌肉锻炼、搏击操、瑜伽……在中国 , 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健身热潮仍在继续 。 ”日本《东方新报》援引《2021年度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称 , 2021年中国健身行业逐步回暖 , 健身会员和健身人口渗透率呈现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 。 截至2021年底 , 中国健身房注册会员数为7513万人 , 比2020年增长6.89%;健身人口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3.46%增长至2021年的5.37% 。 坚持营业的健身房平均月收入达到48.3万元 , 比2020年的43.5万元增加11% 。
外媒关注到 , 疫情之下 , 中国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 自发健身意识大幅增强 , 线上健身用户激增 。 这些都为体育健身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
健身蔚然成风
“摆臂、抬腿 , 腰间赘肉咔咔掉”、“跟着刘畊宏老师打卡 , 一起瘦瘦瘦”……今年 , 短视频平台一股“刘畊宏”健身直播的爆火 , 成功带动了大众对线上健身的热情 。 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 , 使“云健身”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 , 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云健身”模式 。
日本《东方新报》报道称 , 受疫情影响 , 中国在线健身产业飞速成长 。 2021年 , 健身应用程序“Keep”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440万 , 每人每月参加4.1次训练 。 在抖音上 , 2021年健身类账号的粉丝也增加了3倍 , 运动类主播收入平均增加了2.5倍 。 台湾歌手刘畊宏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做健身直播 , 涨粉超过4000万 。
伴随中国全民健身热潮 , 包括陆地冲浪(简称“陆冲”)、飞盘等新式且易上手的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热捧 。 新加坡《今日报》网站近日报道称 , 陆冲自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国城市特别是女性中间兴起 。 与其他形式的滑板运动相比 , 陆冲被认为更容易学习 。 北京冬奥会雪上运动的热潮也推动了陆冲的发展 , 相关俱乐部、组织和课程数量猛增 。 在北京地标性建筑“水立方”附近 , 每周一次的女性免费陆冲活动 , 已经从4月下旬的十几个常客增加到近百人 。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 , 受疫情影响 , 很多过去常出国旅行的中国城市居民前往野外 , 寻求探险之旅 , 从而催生了露营和户外运动产业 。 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都市周边的田野、河流和山脉 , 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热门目的地 。
在人们印象当中 , 相比在家庭跑步机上佩戴iWatch测量心率这种年轻化的运动方式 , 中国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更加“野生” , 公园里一棵树、一支单杠 , 就是他们健身的舞台 。 倒挂盘桓 , 悬空站立 , 旋转翻越……这些娴熟动作就连年轻健身达人也望之惊叹 。
美国《赫芬顿邮报》曾如此描述这些老年人的健身场景 , “没有跑步机 , 没有iPod , 也没有吸汗面料的衣服 。 没有蛋白质奶昔 , 不做热瑜伽 , 也没有运动记录器 。 只有攀爬架和令人难以置信的体能水平 , 那些中国老年人在北京天坛公园展现了人类的灵巧 。 ”
多重因素助推
健身运动的热潮为何会在中国方兴未艾?外媒从多方面进行解读 。
日本《东方新报》分析称 ,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 因而大幅增加了就餐、健身、文艺等娱乐活动方面的支出 。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 , 让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希望通过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 此外 , 人们越来越重视颜值 。 以前 , 男性肥胖被视作“有威严 , 很可靠” 。 而现在 , 大家普遍认为 , 健美的身材和硬朗的外表“能给人的工作、收入、婚姻甚至整个人生带来积极影响” 。 于是 , “保持体形”的观念逐渐在中国火了起来 , 从而带动健身的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