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囚徒困境”:新消费的冰柜战争( 三 )


BC两端的需求高涨 , 让预制菜成为了一门炙手可热的生意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十年以前 , 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还不到两千家 , 十年以后 , 到了2021年爆发增长至近6万家 。
热度还在上升 。 仅2022年上半年 , 新增注册企业达到了1020余家 , 增速达42.7% 。
坚定的投资人对于预制菜信心十足 。 一位投资人认为 , 预制菜背后承载着中餐工业化的重任:
“肯德基麦当劳的汉堡和鸡腿 , 可以风靡全世界 , 那我们的红烧肉能不能做到?这都是预制菜的市场 。 “
据不完全统计 , 2021-2022年 , 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有20余起 , 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 。
一条较为清晰的预制菜产业链也就此形成 。
预制菜的“囚徒困境”:新消费的冰柜战争
文章图片
上游是那些有着成熟经验的原料供应商 , 在原料源头上卡起了别人的脖子 。 中游则是专业预制菜企业与速冻食品类企业 , 他们擅长深度加工 , 渠道布局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 。
而靠近消费者的下游则涌现出一大批C端玩家:一类是跨界零售企业盒马等 , 一类是如趣店、舌尖英雄等互联网玩家 , 还有一类则是如海底捞、真功夫一样的餐饮企业 。 他们更接近善变的消费者 , 更能拿捏中国人的味蕾变化 。
正如上文所说 , 预制菜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 摆在行业玩家面前的也只有三条路:
一、要么 , 只做B端 , 做品牌幕后的“打工人” , 靠规模化走量 , 尽管毛利比C端少 , 但好在稳定 。
二、要么 , 只做C端 , 将门店开到消费者面前 , 靠品牌溢价 , 有足够的加价空间 , 但如何拿捏消费者的口味也成了一门玄学生意 。
三、要么 , 两条腿走路 , BC两端双管齐下 , 大多数的企业似乎都沿着这条路径 , 上中游呈现出双向渗透的趋势 。
比如速冻食品巨头安井在近年来将企业战略调整为“BC兼顾、双轮驱动” , 在疫情影响下B端餐饮企业表现疲软时 , 选择向C端寻找新曲线 。 国联水产则是退出了海鲜预制菜品牌“小霸龙” 。 在回复投资人的提问时 , 管理层明确表示 , 2022年公司将积极拓宽C端渠道 , 加速预制菜C端市场渗透速度 。
但预制菜的B端与C端 , 可能是两门完全不同的生意 。
在B端 , 酒店、连锁餐饮、中小型餐饮企业以及外卖行业构成了B端庞大且具备确定性的市场 。
为什么是确定性?因为预制菜确实能降低餐饮企业的成本 。 在我国头部连锁餐饮企业中 , 真功夫、西贝等企业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已达到了80%以上 。
作为allin预制菜的代表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更是直接带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预制菜“贾国龙功夫菜”亲自上阵 , 在各大场合为这场中式餐饮革命摇旗呐喊 。
但尽管需求是确定的 , 但大B与小B之中存在需求的差异 , 这也考验着预制菜企业的能力 。
在以酒店、连锁餐饮为主的大B端 , 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定制化与差异化 , 这就要求预制菜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研发以及售前售后能力 , 此类客户粘性强 , 是典型的封闭式渠道 。
预制菜的“囚徒困境”:新消费的冰柜战争】而小B端则不同 。 区别于酒店、连锁餐饮等更注重差异化能力 , 中小餐饮企业和外卖企业为主 , 更追求产品的标准化与性价比 , SKU越多越好 , 价格越平价越好 。
因此 , 不难看出 , 预制菜的B端生意更看中玩家的综合实力 , 不仅要有足够的渠道力保持与B端的联系 , 毕竟中国餐饮市场十分分散;另一方面 , 还需要有产品研发能力与供应链能力 , 保证产品既可以个性化定制 , 也可以批量规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