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产30万台,藏在深圳郊区的两轮车智造工厂|聪明的工厂( 二 )


随着深圳逐渐寸土寸金 , 工厂年租金已经达400万 。 车泰斗计划今年将工厂搬到江浙地带 。 张殿旋介绍 , 疫情暂缓了国内企业去越南、柬埔寨、泰国等设厂计划 。 “现在国内城市的行政环境比过去好了很多 , 利好制造业 , 还会给一些厂房免租 。 ”
张殿旋算了一笔账 , 平均1平方米的厂房租金摊到ebike上 , 一台ebike的成本 , 深圳要比内地高10美金 。 当车泰斗生产制造工厂搬到内地后 , 深圳将会留有研发中心、标准SOP制定、样品和小批量生产 。 可见 , 眼下的深圳观澜工厂已经不适合量产ebike 。
从平衡车出发 , 现在是ebike的时代
在短途出行工具的江湖里 , 平衡车的时代已经过去 , 现在是ebike和滑板车的时代 。
2015年 , 车泰斗的出海业务起步 , 这时也是平衡车的元年 , 中国平衡车产值达100亿元 。 据相关报道 , 因安全问题 , 2015年12月 , 国内平衡车企业全部产品曾遭亚马逊下架 。 这一年 , 仅深圳就有3000余家做平衡车的企业 , 据张殿旋介绍 , 现在深圳仅剩下3家 。
车泰斗就是其中一家 , 每个月平衡车的产能仍有30-40万台 。 当时部分国内企业选择放弃了平衡车赛道 , 车泰斗在5个月时间提供了相关资质:电池和充电相关证书、产品专利相关证据 。 “我们对平衡车这个品类很有信心” , 从人口出生率来看平衡车品类 , 这会是一个平稳的市场 。 目前 , 平衡车在海外市场 , 仍受专利保护 。
不同的短途出行公司有着不一样的基因 , 智能硬件、自行车制造、电机电控 。 其中 , 供应链资源是核心实力 , 也就是说掌握自行车制造产业链条是一个核心 。 毕竟 , 短途出行的本质仍是传统制造业 。
这一点对车泰斗来说 , 更有实际体现 。 作为一家成立8年的短途出行厂家 , 在车泰斗去年2个亿的营收中 , 短途出行工具出海业务占据了95%的份额 。 现阶段 , 短途出行厂商的核心技术已经全部前置为“三电系统”中电机的控制算法 , 在配件送到组装厂来料加工区之前 , 就已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环节 。
短途出行的浪潮几年就会换一轮 。 最近的短途出行热度已经蔓延至ebike(电助力自行车)及电动滑板 。 车泰斗迅速感应市场 , 进行了产线调整 。
“周围的朋友都在做ebike , 我就知道风口要来了 。 ”车泰斗2021年开始做20寸自行车 , “之前美国ebike市场一直没有火起来 , 但是去年开始 , 市场发展比较迅猛 , 美国市场ebike渗透率只有4% , 欧洲是25% 。 我们觉得今年年底会非常火爆 , 很快会形成一个产业 , 有很大的机会 。 “
月产30万台,藏在深圳郊区的两轮车智造工厂|聪明的工厂
文章图片
车泰斗美国市场ebike产品
从消费侧来看 , 美国市场以品牌为主 , 不太接受贴牌产品 。 因此 , 车泰斗现在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美国ebike市场 , 单独运营新的品牌Multijoy 。 “平衡车客单价比较低 , 销售额没有做到很高 , 平衡车60-70美金客单价 , 滑板车能够有200美金 。 但是ebike平均客单价可以达到1500美元 , 卖1万台就是1个亿 。 ”
对于产品设计 , 车泰斗也有自己的想法 , “滑板车也好、自行车也好 , 更多是工具的属性 。 它并不像汽车定位为移动的家 , 只能定义成短途出行工具 。 我们智能上也有探索 , 有4个档减速 , 长时间保持25公里速度提醒驾驶疲劳 , 单手的时候提示是危险动作 。 ”
短途出行企业的机器人梦想
正如短途出行公司九号机器人在收购赛格威后 , 发力服务机器人和割草机器人 。 车泰斗也在逐步探索服务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