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文章图片
欧洲公司们采取的是谦逊市场经营策略 , 日本公司们采取的是孤傲封闭商业路线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文章图片
7月14日 , 日经新闻报道称 , 尼康将停止生产单反相机 。
虽然尼康后续对此予以了否认 , 但仍旧难掩日本相机产业集体惨败的窘境 。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把原因归结为:智能手机相机的激烈竞争 , 导致了日本相机产业的溃退 。
然而几乎没有人留意到 , 远在西欧的莱卡 , 蔡司 , 哈苏等相机和光学厂商 , 营收却都在屡创新高 , 日子过得极其滋润 。
为何同样是相机厂商 , 日本和西欧的公司经营状况 , 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笔者认为:
欧洲公司们采取的是谦逊市场经营策略 。
日本公司们采取的是孤傲封闭商业路线 。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这两者的路线差异直接导致了日本优势产业的凋零 。
但无论是欧洲和日本 , 他们经营路线围绕的核心对象也只有一个:
中国公司 。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文章图片
一组数据看看 , 日本曾经横扫全球的相机产业 , 现在有多惨 。
2021年 , 尼康收入4512.23亿日元 , 较2020年5910.12亿日元下降23.7% , 净利润从2020年盈利78.42亿日元降至2021年亏损345.09亿日元 。
其中 , 影像产品收入 , 较2020年2267.96亿日元下降33.5% , 业务亏损357.79亿日元 。
据CIPA(日本相机映像机器工业会)统计 , 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仅为888.6万台 , 同比2019年下降超40% 。
令人更为叹息的是 , 近11年来 , 数码相机出货量从1.2亿台下跌至不足一千万台 , 降幅高达93% 。
不仅仅是尼康 。
2020年 , 百年老店奥林巴斯已经将数码相机事业部出售;
卡西欧已在2018年宣告撤退;
更强大的佳能 , 2019年营业利益大幅减少了62% 。
笔者断言 , 日本的相机产业已经彻底没有了翻身可能 , 这项产业极有可能步入像DVD , MP4 , BP机一样 , 被时代车轮碾过 , 从此消失 。
然而 , 接受中国橄榄枝的欧洲厂商们 , 却呈现出了另一番镜像 。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文章图片
徕卡 , 在2021/2022财年营业额增长了16% , 4.5亿欧元 , 实现了公司100多年历史上的最好业绩 。 这家公司在过去几年 , 先后与中国公司华为和小米在手机摄影上进行了深度合作 。
光学巨匠蔡司 , 2020/21业绩同样创下了175年的历史新高 , 销售额为75.29亿欧元 , 同比上财年增长19.56% 。 就在去年 , 蔡司也已经跟中国手机公司vivo达成了深度合作 。
另外一家公司哈苏 , 则已经早在几年前 , 被中国无人机公司大疆收购 , 延续着技术和品牌的命脉 。
要知道这些欧洲公司创下的历史最高成绩 , 是在去年全球疫情 , 经济衰退 , 消费萎靡之下 , 因此确实让人吃惊 。
照相机产业虽然在欧洲诞生 , 日本公司随后将数码和单反在全球发扬光大 , 甚至统治了全球 。 论市场化的技术底蕴和市场能力 , 日本公司应是更强的那一方 。
但为何在这场黄昏产业的挽救之战中 , 却是欧洲公司赢了呢?
这场黄昏产业挽救战中,为什么欧洲公司赢日本输了?
文章图片
笔者认为:
日本的电子产业经营路线出现了巨大的错误 , 其封闭的家族制 , 对独家技术的过度保护 , 工匠精神 , 终身雇佣制等等一系列曾经引以为傲的发展逻辑和模式 , 都严重阻碍了这个国家优势产业经营的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