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中国工程院院士“双王”,一体化3D打印技术助力歼-35上舰( 二 )




王向明开辟了增材构件在(3D打印技术)飞机上工程化应用先河 , 增材主承力结构创新设计难题 , 实现了质的飞跃 。

王华明院士向右 , 搞生产

如果只是设计行得通 , 而无法制造 , 很显然这只是纸上谈兵 。 这里就有了我们另一位院士-王华明的参与 , 他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激光制备科学与工程、大型复杂关键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和激光表面工程方面的研究 。


早在2005年 , 王华明团队就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款3D打印钛合金零件在歼-11B的装机应用 ,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
2012年 , 王华明团队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 , 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在接下来的时间 , 王华明持续攻克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快速成形的难题 , 打印的零件也由小变大 。


直至今天 , 我们看到的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头挡风窗框就是用3D打印钛合金做的 。
歼-35除了使用铝合金制作的框梁一体化部件 , 还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轻量化内置登机梯 , 填补国内空白 。 这种内置登机梯减少了舰载机对航母甲板空间的占用 , 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
歼-35隐身舰载机作为我国未来航母舰载机的核心力量 , 其意义不言而喻 。
而3D打印技术能够在航空应用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 也离不开像王向明、王华明这样的行业领头羊做出的不懈努力 , 他们都坚信3D打印有无穷的力量 , 可以彻底改变飞机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