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了,祛魅后的人工智能变得更加重要( 二 )


十年过去了,祛魅后的人工智能变得更加重要
文章图片
图:旷视单目黑光Demo
算法生产能力决定算法价值上限 , 也决定AI是不是真的更易用 。 当前 , 大量算法生产过程还是非标准化的 , 因为非标准化所以算法生产过程充满不确定性 。 旷视认为 , 落地实用是检验算法的最高标准之一 , 而生产落地实用算法的过程只有先标准化才能自动化 , 才能更进一步实现规模化的普惠易用 。
用算法的角度来简单解读就是 , 基础科研的关键点是突破单点算法 , 让AI率先在互联网等数字化程度高等领域应用落地 , 变得真正可用;行业落地的关键点是拓展算法边界 , 让AI在越来越大行业场景实现规模化的商业落地;基础设施的关键点是降低算法门槛 , 让AI生产变得更加容易 , 从非标准化生产到标准化量产 。
从旷视的分享或许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 即便经历了十年的发展 , 我国的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仍处于蓄势阶段 , 以旷视为首的人工智能公司们把AI、算法作为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来进行研究、投资 , 它们不仅是在为行业蓄能 , 更是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到来造势 。
就像公有云、数据中心等现阶段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 , 虽然是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 , 但随着个人、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对云、比特、数据需求的剧增 , 在未来 , 互联网的底层基础设施生意不仅是一门好生意 , 更是有门槛的生意 , 无形之中会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话语权 。 由此可知 , 旷视科技现阶段把AI及算法看作人工智能时代基础设施 , 近年来的种种措施都是在为未来布局 。
在这些预见性的判断思路指导下 , 旷视科技近年来的不少动作也显得有迹可循 。
对旷视科技来说 , 算法是“根” 。 在未来 , 算法无疑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 , 因此 , 旷视认为算法不再只是“软件物料” , 而是“核心组件” 。 在过去 , 算法是产品软件的附属品 , 如今 , 算法是产品的核心组件 , 到了智能化时代 , 算法融入系统 , 开始重新定义软硬件 。
旷视科技将算法、算力和数据能力融为一体 , 打造了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Brain++ ,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完整的AIoT产品体系 , 包括AIoT操作系统、AI重新定义的硬件和行业应用 。 从2012年的消费物联网、2015年的城市物联网再到2017年的供应链物联网 , 可以明显看出旷视的软硬件一体化连接结合得更加紧密 。
十年过去了,祛魅后的人工智能变得更加重要
文章图片
未来虽然美好 , 但因理念过于超前而死掉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 如何在未来到来以前保持企业的经营能力 , 对旷视科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 旷视则从AI落地的场景抓起 , 在不同的场景配有不同的IoT设备 , 配备不同的AI算法 , 通过软硬结合的落地方式 , 把算法、软件和硬件的各要素能力集成固化成终端可交付产品 , 以此定价交付 , 实现商业化、规模化落地 。
十年过去了 , 或许人工智能行业没有了过去外界投来的灼热的目光 , 但人工智能仍在潜移默化中改造着我们的社会 , 相较于十年前更加有力而不可阻挡——基于深度学习的科研创新在持续拓宽人工智能边界;人工智能融入行业越来越深 , 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 。
对旷视科技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 ,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远未到成熟阶段 , 它们只会觉得现阶段人工智能的有效供给还远远不足 , 不仅社会需要AI来提高生产效率 , 人工智能公司们自己也需要下大力气来提升AI的生产效率 , 从而加速未来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