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滴滴程维:卖保险、做足疗,从穷小子到身价300亿,现在怎么样了( 二 )



2011年时 , 他成为了整个公司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 随后再次升任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 。
在进入阿里的几年内 , 他迅速得到了成长 , 视界宽阔了 , 经验也丰富了 。 他终于肯直面自己没进入北京大学的事实 , 他也终于明白只有找到热衷的事业才能大展拳脚 。
加入阿里后 , 他亲眼看到了互联网的强大 , 看到了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 改变人们的思想 , 推动着社会向前 。
逐渐地他萌发出了一个念头 , 自己也想要做些什么来造福社会 , 毕竟自己还年轻 , 就应当多闯荡闯荡 。
2012年 , 滴滴APP正式问世为何程维会萌发出想要创业的念头呢?一方面由于他看到了互联网的强大 , 另一方面则是一个导火索 。
由于公司在写字楼内 , 每次下班都是高峰期 , 想要在路边打个车回家 , 这一等就是几十分钟过去了 。
而且当你好不容易打上车了后 , 司机说不定半路还要拉别的乘客 , 这一绕路不仅耽误了时间 , 价格还多了一些 , 和司机据理力争也争不出个结果 。
程维发现了这个大问题 , 尤其是对于白领工作者 , 有小孩的父母 , 以及长期出差的人群来说 , 这是个极大的商机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公交、骑车子 , 更愿意打车图个方便 , 也更省时省力 。
虽然打车的人多、司机也不少 , 可是乘客和司机并不是时时能碰面 , 有时乘客要等很久 , 有时司机还要跑很久空车 。
程维萌发了这一念头后 , 并没有立即辞职 , 而是继续观察着市场 , 也仔细规划着出行行业的未来 。
当时从阿里走出去创业的同事有位叫做王刚 , 他给程维提出了不少建议 , 最终决定拿出了70万 , 程维拿出10万 , 二人在北京碰面 , 正式开始创业 。
来到北京后 , 程维创立了小桔科技 , 主要做滴滴打车 。 刚开始时 , 身边亲友一直反对 , 认为这根本不切实际 , 过半的人都没有智能手机 , 怎么可能做起来?
虽然抓住了“打车难”的痛点 , 但是互联网时间还在发展中 , 人人都用上智能手机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 能否熬过这段日子 , 成为了未知数 。
几乎所有人都在劝程维 , 他说过“创业是孤独的 , 我每天都会听到很多质疑的声音” , 但质疑是创业的第一关 , 连这关都熬不住 , 还谈什么创业 。
当时程维29岁 , 即便是失败 , 也还有很多时间可以重头再来 , 这样一想 , 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2012年滴滴软件开发了出来 , 但是用户群体成为了当前难题 , 想要突破只能先从司机下手 , 跑了多家出租车公司 , 最终只有一家初创公司与他合作 , 仅有200名司机 。

2012年的11月3日 , 北京的一场大雪改变了程维 , 也让滴滴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 那一场大雪 , 几乎让北京多处交通瘫痪 , 人们才发现 , 原来有一款叫做“滴滴”的打车软件 , 坐在办公室内就可以提前打到车 。
那天 , 成就了滴滴史上的第一次爆单 , 一天的订单居然超过了1000 。 一传十、十传百 , 滴滴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 也有更多的企业家、公司愿意给滴滴投资 。
很快 , 滴滴就吸引了金沙江创投 , 拉来了300万美元 , 这比起当初创业时的80万人民币 , 可谓是天壤之别 。
滴滴公司的二号人物2012年之后 , 滴滴的对手一个接一个地出来 , 但无论是规模还是使用体验上而言 , 都比不过滴滴 , 因此没用多久 , 就全部倒下了 。
在出行行业的这场大战中 , 其实背后是阿里和腾讯间的斗争 , 看起来是出行争斗 , 实则为移动支付“大打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