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山的味道 拼多多助农车间“携手”诺邓火腿产业升级

滇西的崇山峻岭中 , 澜沧江支流沘江蜿蜒而过 , 在山脚下绕出一个“S”型的大湾子 , 形成了“太极图”的天然地貌奇观 。 而诺邓这一千年白族古村 , 正藏在山谷中 。 诺邓曾因盐而兴 , 近年来 ,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播出 , 世人的目光再次投入至这一西南边陲的山乡世界 。 不少老饕循迹前往 , 探寻这“千年一腿”的秘密 。
|来自远山的味道 拼多多助农车间“携手”诺邓火腿产业升级
文章图片

▲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以北 , 沘江蜿蜒而过 , 形成“太极图”的天然地貌 。 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白族古村诺邓就藏在山谷中 。 闵杉/摄 
盛夏 ,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马金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马金桥公司”)车间内 , 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 将火腿进行深加工 。 同时 , 切片火腿、火腿丁炒饭宝等深加工产品被装进快递箱 , 等待着快递员上门揽件 , 发往全国各地 。 现在 , 古村里又有了新车间 。 工厂研发的午餐肉、红烧肉罐头等也将面世 。 曾经除了“两条后腿”腌腿 , 其他部位用不上的历史 , 一去不返 。  
|来自远山的味道 拼多多助农车间“携手”诺邓火腿产业升级
文章图片

▲车间内 , 来自村庄周边的工人正在对“三年腿”进行切片加工 。 三年腿切片可生食 , 是该厂的明星产品 。 闵杉/摄 
2020年8月 , 为解决云龙县当时的产业发展困境 , 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 , 通过沪滇合作平台 , 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 , 正式在云龙县诺邓镇马金桥村民小组落户诺邓火腿“助农车间” 。 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供应链并开发衍生产品 。 同时 , 助农车间优先为当地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机会 , 将曾经贫困地区的“农户”“供应链”“产品”创新性地连接在一起 , 探索能够长期造血的产业帮扶机制 。 马金桥公司在拼多多的帮扶下 , 得以向四面八方的消费者推广自家的火腿 。  
曾经的“困难户”  加入“大”产业 
42岁的黄尧军家住在诺邓古村的山腰处“地标”大青树旁 , 他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云龙县城 。 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他2012年以前在县城里开摩的拉人 , 一个月刨除油费、生活费仅能省下一二百块 。 2013年病情加重 , 站立也成困难的他回到了家中 , 家中的老母亲同样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 情况也只比这个大儿子好一些 , 身体的病症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 两个弟弟只能远赴广州打工 , 在工地上干活的两兄弟每月领了工资悉数寄回家给母亲和大哥看病 。  
2015年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诺邓旅游 , 黄尧军萌生了腌制火腿的想法 。 可由于工序复杂 , 销路难以保证 , 生活虽有了一点点起色 , 却没有明显改善 。
|来自远山的味道 拼多多助农车间“携手”诺邓火腿产业升级
文章图片

▲黄尧军家住在诺邓古村的山腰处“地标”大青树旁 , 两间火腿发酵房内 , 母子4人精心照料着200余只火腿 。 闵杉/摄 
转折发生在了2016年 。 此前 , 诺邓火腿只是土特产 , 虽然有一定的知名度 , 但是产品单一 , 带动相关农户脱贫和企业发展空间有限 , 更关键的是 , 火腿总是一大只 , 包装规格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 。 2016年 , 随着沪滇合作的加深 , 诺邓火腿入驻了上海的云品中心 。 有一次 , 云品中心举办特色品鉴会 , 策划了诺邓火腿与西班牙火腿的“盲品”活动 , 在不知产地的条件下 , 不少消费者发现 , 诺邓火腿的品质和口感可与国际顶级的产品媲美 , 且以4票的优势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