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虚拟人只要599元,“捏脸”大军抢占虚拟人( 三 )


比如 , 《中国企业家》咨询了某家自称游戏引擎出身、实时渲染技术较强的公司 , 其中二次元、卡通形象虚拟人模型设计费为12万元 , 写实数字人的设计费为28万元左右 , 具体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 。 需要用到的公司软件服务系统为18万元/年 , 也可以花28万元买断 。 动捕设备则可以按需推荐购买 , 价位从3.9万元~39万元不等 。 整体算下来 , 前期投入至少需要五六十万元 。
还有一家最初做机器人动作捕捉系统的公司 , 卡通形象、写实数字人模型设计制作费用分别为1.5万元、2.5万元 , 设备加软件为六七万 , 总共投入则在10万元左右 。
当然 , 也有已经设计好的通用模型 , 价格几百到几万元不等 。
为何收费差异如此之大?
一位名为“爱化身科技”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家》 , “目前行业没有一个标准 , 也决定了市面上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 。 20万元想要做一款精品虚拟人 , 已经算击穿底价了 , 有的收费甚至上百万元 , 但不妨碍有人能几百元捏一张脸 。 ”
一分价钱一分货 , 这位工作人员直言:“有的虚拟人只能看到嘴巴张合 , 有的超写实虚拟人在图像呈现上甚至能一比一复刻真人 , 甚至毛孔、毛衣的细节 , 说白了就是钱到没到位的问题 。 ”
放眼至虚拟人全产业链条来看 , IP设计、建模材质、骨骼绑定、动作捕捉、渲染成片、运营 , 设计一款虚拟人 , 涉及的生产环节往往分布在不同公司 , 这也导致了规模化的难度较大 。
根据《中国企业家》的观察 , 如今入局虚拟人制作服务的 , 大多也是近一年来从这些行业中衍生出来的“副业” 。 比如 , 林琪所在的公司 , 依旧是以传统影视流程为主业 , 目前公司内部已经有数字人MCN运营团队 , 也开始承接国内一线综艺的有关数字人制作及动作捕捉的需求 。
跑通第一个数字人 , 林琪花了两三周的时间 。 随着技术的精进 , 她最快可以用2天完成一个虚拟人的制作 。 目前 , 她所在的团队有十多个人 , 在7月份的项目里 , 需要一个月制作12个虚拟人 。 不过 , 制作虚拟人只占用其工作室的一部分工作量 , 更多的工作 , 还是聚焦在公司传统业务上 。
虚拟人能活多久 , 取决于运营
技术跑通了 , 对于一些使用者而言 , 使用起来却常常受限 。
晓晓是一名主播 , 所在公司今年开始研究虚拟人IP项目 , 经过三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 , 终于设计出了一款虚拟形象 。 但目前 , 仍然需要她这个“中之人”身戴动捕设备控制虚拟人 。
覆盖到指关节的动捕设备 , 为虚拟人提供了更精确的动作表达 , 但也因此导致了诸多限制 。 “直播中所用到的光塔不能随意移动 , 导致使用场景非常局限;目前实物以及真人无法和虚拟人一起出现在画面中 , 直播如果不做后期处理 , 画面中就只有虚拟人 , 导致无法带货和做大型活动实时直播;动捕设备是按照一米八的统一标准设计的 , 有些动作并不适配;设备整体也十分笨重 , 戴了十分钟就会手酸 。 ”晓晓说 。
除此之外 , 虚拟人对设备要求较高 , 普遍都会对PC电脑、手机、摄像头有最低配置需求 , 一些公司甚至会对充电宝的容量也有规定 。 “仅直播设备采买下来就需要至少四五万元不说 , 关键是 , 现在直播谁还用台式电脑?”
晓晓认为 , 虽然当前的单一个虚拟人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 但实用性、便捷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
从技术专业上看 , 林琪认为 , 当前的虚拟人制作存在两个痛点:第一 , 根据图片建模:根据给定人脸直接生成一比一仿真模型;第二 , 虚拟捕捉/AI动作捕捉:摆脱昂贵的光捕、惯捕设备 , 使用普通电脑摄像头就可以驱动高质量模型 。 这些是需要提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