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量产元年看技术:驾驶员贵了,自动驾驶有多远?( 三 )


相峰:我们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以应用为导向,定位就是在新技术跟实际应用之间去架一个桥梁。所以,一定要关注场景,有些场景暂时不能碰,有些场景是现在可以优先做的,比方说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在快递公司转运中心之间的应用,点到点都是非常固定的。这个场景下,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能不能进到我们的业务运营中来?这是我们乐意去做的工作,因为我们作为一家企业,优势就在于场景和数据。
董中浪: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趋势。在美国,你会看到“资产+技术+新能源+……”,“+”越来越多,账就算不过来了。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账算清楚,就要把这几个场景做闭环,资产管理公司出现了,我来经营这些资产,货主只要订阅就行了。
这个可能会颠覆谁呢?相总会很高兴,运货便宜了;对车厂也很好,你不需要去面对几百万个个体户卖车了,就面对他一家就好了;同时场景化造车,可以把成本降下来;金融机构觉得你这是闭环,保险也可以很便宜。但孟总就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做的事简单了。
所以孟总,你觉得我描述的这个场景会不会出现?因为你要直接挑战这些用技术想做车队的人。
孟碧辉:董总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为什么要去积极拥抱自动驾驶,第一是因为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大概15%的人力成本下降。第二,我们相信自动驾驶相比人的经验会带来油耗下降。第三,就是作为运营商,我们相信通过技术算法肯定比人更能提升安全性。此外,我可能更关注的就是量产L3一台车,成本会提升多少,我们有多长的周期把这个成本抹平。
另外,我们也要冷静思考,技术公司、主机厂、资产公司甚至说其他的模式,会不会直接去给我的货主服务?我们觉得最朴素的一个思考就是,出行领域从马车、三轮车到今天的出租车等,他们都需要懂这些场景,理解客户需求,把客户的每一次托付都能够顺利交付。这意味着,随着技术的改变,我们要提升能力,拥抱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价值分配和重塑。
董中浪:孟总说的非常有道理,就像在马车的时代,我们去想象汽车出来之后马车司机会失业一样,有点杞人忧天。但是问题是技术公司、资本方、主机厂把车造出来了,因为客户说贵,这个车推不下去,这时候跑出来资产运营方,整体性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所以,长远来讲,必须从生态的维度去把握这个事情,否则你拒绝他,他就可能颠覆你。
这么一看,我觉得最获益的就是主机厂,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去找一个车厂。所以郑总,你怎么看?
驾驶员|量产元年看技术:驾驶员贵了,自动驾驶有多远?
文章插图
董中浪 隐山资本合伙人
郑洪波:为什么美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能做得很好,但中国没有人做?因为中国一出安全问题就会查我。所以,我觉得不会抢孟总的生意,反而有可能,技术方承包一些项目,主机厂和运营方帮他把整个项目落地。
董中浪:容总我也想请教一下,你觉得,技术公司最终跟运营这个事是不是会并重?还是说我就是做技术的,然后找一堆重资产的合作伙伴?
容力:这个产业链非常长,术业有专攻。物流运营我了解了几年时间,发现水是很深的,这不是一个完全能够靠技术搞定的事。所以,技术公司一定是要联合物流界的各位大佬,而不是自己跳进来。
董中浪:容总的回答也比较客观。长远来讲,一个企业很难把一个行业的事都做了,最终是你做小闭环,然后跟合作伙伴做大生态,这样更有效率。
最后还有一句,我们作为货主、技术、运营、车厂、资方五个方向的人,假设你有机会为物流的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争取一个政策,你们觉得最应该要的政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