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建一个仿生态石蛙养殖场,不知道沟渠怎么挖,多深多宽?
【野生石蛙养殖池的建造 建德石蛙生态养殖场】挖沟的关键是沟内要有足够的水 。这个水量不仅是排除养殖污水和保持水质清洁的需要(单纯的污水清洁的概念是一个误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石蛙生态需要的流量 。但一个地方能拥有的水量是有限的,需要根据当地水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沟渠输水的截面积 。深度要视蛙的大小而定,因水体排污的需要而修剪成斜面,使水体的深度由浅入深(这样长度就会受到限制),适合各种规格的蛙和产卵、冬眠的需要 。但个人认为,水体最大深度不需要超过250mm 。另外,注意沟的两边不要太陡,也不要太光滑 。
文章插图
石蛙的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是什么?
一般面积为4 ~ 10平方米,池高0.8m,池深0.1 ~ 0.15m,池内水陆比为31,有石洞可供栖息 。池底铺满大卵石,光线暗,湿度80%,为石蛙栖息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石蛙的各种蛙池都是长方形的,底部略倾斜 。在最低点有排水孔,水可以完全排出 。池内设置水面、陆地、石洞、食台等物,池顶设置网罩,防止青蛙跳跃逃跑,敌人和有害生物入侵 。进水管安装在水池的顶部 。成蛙食物:在成蛙阶段,它的食物范围很广 。解剖观察表明,47只成年青蛙的肠胃中有57种食物 。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虾、蟹、杂鱼、泥鳅、蚯蚓、幼蛇、小鸟等 。石蛙的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昆虫及其幼虫占大多数(48.38%) 。解剖时发现少量植物残体,可能是捕食时带入,后误食 。
养殖石蛙的条件
石蛙农场的环境直接影响着石蛙的成长、发展和繁衍 。蛙池不受位置限制 。一般来说,养殖场选址应选在水质好、排灌方便、环境幽静、冬暖夏凉、无旱无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蛙池可以建在室内,也可以建在室外,要求通风、阴凉、无阳光直射 。可以搭室外凉亭,下面可以建蛙池 。简单地在室内、庭院或野外建一个池塘,在石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所 。蛙池的规格要求在石蛙人工养殖中一般应采用集约化饲养 。在建池塘时,要注意尽可能满足青蛙的生活习性,提供水、土地、洞穴和饲养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便于饲养和管理 。1.青蛙养殖池面积一般为4 ~ 10平方米,池高0.8米,池深0.1 ~ 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有石洞可供栖息 。池底铺满大卵石,暗光,湿度80%,为石蛙栖息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高0.5m,水深15-20cm,水质淡水,pH6-8,氧气充足 。也可以换成椭圆形的大脸盆 。3.蝌蚪池面积3 ~ 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 ~ 10厘米,pH6 ~ 7,水陆比为21 。每个池子最好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 。4.幼蛙池面积4 ~ 6平方米,高0.8米,水深10 ~ 15厘米,水陆比为21 。池塘里铺着3 ~ 5厘米的小石子,有石洞 。水质良好,pH值6 ~ 7.5 。各种蛙池都要呈长方形,底部略倾斜,最低处有排水孔,将水完全排干 。池塘内有水面、土地、石洞、食台等物,池塘上口有网罩,防止青蛙跳跃逃跑,敌人和有害生物的入侵 。进水管安装在水池顶部,靠近网罩底部 。新建的池塘不能马上使用 。只有经过多次消毒(脱碱)、水洗,才能养青蛙 。石蛙是国家保护动物,也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人工养殖石蛙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经济效益高 。人工繁殖是石蛙繁殖成功的关键 。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青蛙养殖池和孵化池的准备青蛙养殖池和孵化池应建在阴暗、安静、水质好的地方,面积为2-3平方米 。水池要彻底消毒清洗,然后放入清水 。水深要保持在20cm左右 。最好放一些石头和新鲜的水生植物 。(2)交配和产卵石蛙通常在4月份温度高于20时开始交配和产卵 。雌雄蛙比例为1: 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 。青蛙一般在晚上21: 00以后抱在一起,雌蛙在凌晨4-7点产卵 。卵通常会附着在水生植物、岩石和池壁上 。产卵后1小时内不要搅拌,以免损伤破损,降低孵化率 。(3)人工孵化 。每天早上观察检查蛙池 。如果有蛙卵,早上8点以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的孵化盘上 。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保证清洁度,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6-8,一池要有一窝(500-1000个卵) 。一般产卵后半小时,受精卵的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基本形成蝌蚪,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4)蝌蚪的生长可分为四个阶段 。在初始阶段(1-10日龄),蝌蚪在破膜后的前三天靠卵中的能量逐渐长大
在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增强,为尽快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的草食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应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汁液饲料的投喂量,逐步添加熟植物和藻类饲料,如马铃薯的茎叶、瓜类的果叶、水稻和淡水植物等,并每天清理池中的饲料 。生长后
期(55—75日龄)也叫变态期 。蝌蚪55日龄后进入变态期,分别长出后肢、前肢、缩尾 。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必须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以造就适应于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5)幼蛙饲养刚变态的幼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 。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视采食情况而 定,随着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饲量,做到略有剩余 。投食台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净,经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变质污染池水 。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 。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 。
文章插图
石蛙能养殖吗我个人认为不可以,首先你要知道石蛙并不是牛蛙,牛蛙可以在鱼塘到处养,但是石蛙它是野生动物蛙类的稀有品种,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就像养传说中的娃娃鱼一样,你要找到一个深山沟,要石头又要有石洞,还要有流水(也就是小溪),死水不行,牛蛙可以用死水和鱼一样养,石蛙肯定不行!石蛙喜欢的石洞和石头,不是用来倒楼面的那种石子石头,而是土山里的(黄炮石)也就是土石头,但它又不是土也不是石子石头,你还得在土石头里面给它们钻洞,洞要够你一只伸手进去有松,洞深一尺多点,洞里要保证流水能湿进去才行,不一定要流水湿到洞底,起码要湿到洞的一半多深才行,而且洞里的水是半洞水,不能塞满无缝无法呼吸空气,也就是保持洞里寥寥有水就行 。要钻很多洞,因为你要养很多石蛙嘛,基本上一个洞只能容纳一只石蛙,也可以把洞底设计宽,也许可以容纳多只石蛙,洞必须是平洞,不是往石底钻,而是往石身平着钻,让它们能平着行动……还得阳光晒不到的地方才行,周围必须是深山阴凉,基本和传说中的养娃娃鱼差不多,温度得保持18到26度这样子,而且是自然温度,你能行吗?石蛙的养殖技术?方法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 。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下面列出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 。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 。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繁殖要点石蛙是国家保护动物,又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人工养殖石蛙既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人工繁殖是成功养殖石蛙的关键 。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种蛙池与孵化池的准备种蛙池、孵化池应建在阴暗、安静、水质良好的地方,面积以 2~3平方米为宜 。池内应彻底消毒洗净后放入清洁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最好放些石块和新鲜水草 。(2)配种和产卵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 。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 。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 。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3)人工孵化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 。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 。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4)蝌蚪饲养蝌蚪生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期(1~10日龄) 蝌蚪破膜后头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渐长大,开始觅食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饵料 。②生长前期(10~20日龄)小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大,但消化功能较弱,应投入高蛋白流汁饵料,如蛋黄、豆浆等 。每日定时投饵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投喂1只蛋黄,以后逐渐增加 。③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不断增强,为促进消化器官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要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流汁饲料量,逐步改投煮熟的植物性、藻类性饲料,如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和鲜嫩水草等,并应每天清除池内饲料残渣,确保池水不受污染 。④生长后期(55~75日龄)也叫变态期 。蝌蚪55日龄后进入变态期,分别长出后肢、前肢、缩尾 。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必须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以造就适应于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5)幼蛙饲养刚变态的幼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 。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视采食情况而 定,随着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饲量,做到略有剩余 。投食台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净,经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变质污染池水 。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 。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 。
文章插图
石蛙怎么养殖,哪个阶段是吃什么的?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 。编辑本段蝌蚪期食物 经解剖观察,蝌蚪的肠中有植物碎屑、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以及硅藻、甲藻、金黄藻等 。进行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 。编辑本段幼娃期食物 幼蛙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 。编辑本段成年蛙食物 至成蛙期,其食物范围很广,解剖观察47只成蛙,在胃和肠中发现的食物有57种 。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石蛙的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48.38%),解剖时发现有少量植物残渣,可能系捕食时带进而误食的 。石蛙 在1990年5~8月份解剖的47只成蛙中,空肠胃,即肠胃饱满度0级的12只,占25.53%,饱满度1~3级的11只,占23.4%,饱满度4~5级的24只,占51.06% 。有些样本是在捕捉后的1~2天解剖的,原胃内的食物已经消化,因此空肠胃数所占的比例较大 。通过解剖得知,石蛙胃容量较大 。一般情况下,夜晚大量摄食,白天则进行消化吸收 。编辑本段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 。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下面列出近年来一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和经验 。1.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石蛙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 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石蛙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石蛙 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 。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 。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
- 肉鸭的养殖技术和管理 金定鸭的养殖管理
- 大花蕙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花卉菊花的养殖方法
- 杜鹃花养法 花卉杜鹃花的养殖方法
- 学养花草植物技术 花卉的养殖技术
- 循环水养殖技术 湖泊养殖技术
- 牛粪养殖蚯蚓技术视频 国外蚯蚓养殖视频
- 广西养殖合作公司 广西特种养殖公司
- 家禽养殖 广东哪里有养殖市场
- 各种花卉的养护以及种植 各种花的养殖
- 发酵床养鸭鸭舍的建造 发酵床养殖技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