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殖泥鳅 农村泥鳅养殖视频

 
王兴龙泥鳅养殖技术在齐鲁频道视频 
【养殖技术】1 。科学放养鳗鱼是一种变温动物 , 只要水温在10-32 , 一年四季都可以放养 。放养鳗鱼要求体质健康 , 游动活泼 , 无疾病 , 无残疾 , 大小都可以 。因为鳝鱼欺小 , 欺弱 , 食物匮乏时互相撕咬 , 所以同一个池塘养的鳝鱼规格应该基本相同 。一般重100-350g以上 , 可随时放入池中出售;可将50克以上的重量放入培育池 , 可生长至当年商品规格;50克以下的可放入种池 , 当年可长到50克以上 , 可为来年养鳗提供大规格鳗种 。放养密度应根据放养规格和饲养条件灵活控制 ,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公斤 。二、入塘准备鳝鱼入塘前 , 可施少量发酵腐熟有机肥 , 养殖摇蚊幼虫、丝虫、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 , 或在池塘中投放蜗牛或泥鳅 , 让其繁殖 , 为鲜鱼提供新鲜饵料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池中设置黑光灯 , 引诱昆虫进入池中 。3.短期适应1-2天即可投饵 , 投饵量一般为鱼总重量的2%-10% 。饵料量要根据水温、饵料质量、水质酌情增减 。一般一天投一次饵 。下午4-5点或者晚上喂食 。也可以逐渐提前喂食时间 , 驯养它白天进食 , 分别在上午8点和下午4-5点喂食一次 。鳗鱼主要以动物饵料为食 , 喜欢吃新鲜饵料 , 如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蚯蚓、小鱼小虾、蚕蛹、蛆、螺、蛤、大型浮游动物、畜禽内脏和蝌蚪等 。饵料要保持新鲜 , 不能腐臭 。动物饵料不足的地方 , 可以投喂一些植物饵料 , 如豆饼、麸皮或玉米粉 。将上述植物饵料和鱼虾肉末混合成湿球(不能长时间分散在水中) , 然后投喂 。较大的诱饵应该切碎或挂在池塘里 , 让它撕裂 。蜗牛、贻贝、蛤蜊等硬壳饵料 , 必须粉碎后才能投入使用 。饵料要定点投喂 , 每个鱼塘2-8个投饵点 。鳗鲡摄食的适宜水温为15-30 , 它有白天和夜间捕食的习性 。如果冬季在鱼塘上覆盖塑料薄膜大棚或采取其他增温保温措施 , 保持适宜的水温 , 鳗鱼一年四季都可以摄食生长 , 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 , 降低了成本 , 增加了产量和效益 。投喂前要把残留的饵料去掉 , 以免影响水质 。四 。调节水位和水质因为鳗鱼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 所以要一直把头伸出水面 。所以 , 鲜鱼池的水位要浅 。水位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来定 , 鱼苗池水位要浅 , 一般10-20cm 。养殖池可以深一些 , 一般30-40cm 。待售泳池的水位可以浅一些 。鳗鱼消耗更多的氧气 , 喜欢淡水 。所以要经常注入淡水 。一般冬季每月换水1-2次 , 春秋季每周换水一次 , 夏季1-3天换水一次 , 每次换水率为20-50% 。有条件的鳗鱼塘可以形成微流水 。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 , 或在池边种上丝瓜、葡萄 , 防止日晒和降温防暑 。少量杂食性鱼类如罗非鱼、鲤鱼、鲫鱼、泥鳅等 。可以混合在大而深的鳗池中 , 可以起到清除废弃饵料粪便 , 净化水质的作用 。5.及时通过筛选池的鳗鱼在物种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喂 , 池塘里同样规格的鱼规格会参差不齐 , 长期来看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所以在鳝鱼的生长期 , 每隔一个月左右就要把池塘里的鳝鱼全部钓上来 。经过筛选 , 大、中、小规格的鳗鱼要分池饲养 。在o结束之前
将剥了头皮的蟾蜍在水池中拖洗 , 对白斑、腐皮有一定疗效 。七 。做好防护 。鳗鱼塘很浅 。倒淡水的时候 , 要防止鱼逃跑 。鱼塘水面应控制在沿塘边20cm以下 , 并随时检查鱼网布与进出闸池壁的牢固程度 。尤其是食物匮乏、雷雨、长时间降雨或水质恶化时 , 鳗鱼最容易逃脱 。这时候更要注意防逃 。此外 , 还要防止鸭、鼠、猫等天敌对鳗鱼的伤害 。八 。越冬管理一般在11月份以后 , 水温降到15以下 , 鳗鱼开始钻入土层深处 , 进入冬眠 , 直到第二年的2-3月 。冬季期间 , 出售的水池应采取措施提高温度并保持温暖 。当年不符合商品规格的鳗鱼可以在原池塘越冬 , 越冬期间保持较高水位 。特别是水面结冰时 , 冰下水深要保持在0.3m以上 , 池水要一个月换一次 。也可采用干越冬 , 即水温降至10以下时 , 将池水排干 , 池底覆盖一些麦秸或稻草等 。使土壤保持湿润不结冰 , 鳗鱼可以安全越冬 。有热源的地方 , 常年保持池水在25-30 , 鳗鱼就可以避开冬眠 , 一年四季生长 。黄鳝养殖技术黄鳝人工养殖的技术措施包括黄鳝种的放养、黄鳝的选择与投喂、饲养与管理、防逃 。黄鳝养殖管理:投喂适口饵料 , 勤加淡水 , 创造适宜的环境 , 注意黄鳝疾病的防治和黄鳝的越冬 。黄鳝疾病的防治技术 , 黄鳝的几种常见疾病 。1.概述黄鳝又称黄鳝、长鱼等 。生长速度快 , 一般一个月能长10cm , 九个月体长可达300g , 达到商品鱼规格 。黄鳝特别适合农村人工养殖 , 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1.养鳗鱼要注意的环境应该是水源充足 , 四季阳光充足的地方 。水质方面 , 是养殖鳗鱼的关键技术 。水必须经常更换 , 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春秋季每3-5天换水一次 , 夏季每1-2天换水一次 。其水深不得低于10厘米 , 注入的水温不得超过5 , 以免因温度骤降而死亡 。2.建造鳗鱼池 。鳗池应建在地势略高、排灌方便的地方 。以小为主 , 面积5-20平方米或30-60平方米 , 深度80-100厘米 。池塘的形状应该是东西向的 。为了防止逃跑 , 可以另建一个池塘边缘 , 高出地面30-50厘米 。砖块和石头可以用来在坚硬的土壤中建造池塘 。如果在池底垫上露出30-60cm适度疏松的土壤 , 便于黄鳝挖洞潜伏 。在水源附近挖一个进水口 , 在与水底平行的对面下端留一个出水口 。所有的进水口都应该堵住 。
鱼网布,防止逃鳝.池面 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蒿草等水生植物,供鳝鱼蔽,遮荫改善鱼池环境 。二.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措施1.放养鳝种及鳝鱼的选择和投放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 一般要求每尾重量2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也可从市场收购,但受伤破皮, 断尾的鳝要除去,还可以是人工繁殖的苗种 。放养早春为好. 一周内放齐 。放养量一般每平主米1.5-3千克,条件好的可放到5-6千克 。总之, 放养规格大,密度就小,反之,则相应增大,且放养前应注意鱼体消毒,水温差不宜过大 。2.投饵和管理黄鳝以肉食为主,人工投饲可用蚯蚓、小鱼虾、螺蚌肉等, 也可搭配投喂一些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饲料,腐败变质的饲料不可投喂.投饲应在傍晚进行,日投量占鳝鱼体总重的3-5%,6-8 月投饲量为总重量的6-7%;投饲量随鳝体增而加大,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 , 15℃以下,10℃以下停止投喂,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 。3.防逃雷雨闷热天气,气压低,水体缺氧,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此时要注意灌注新水.雨天还要注意溢水口是否畅通,拦鱼网是否牢固,以防黄鳝外逃.池边不能有草绳、木棒延伸池外,因雨天黄鳝最易顺水逃逸 。三.黄鳝养殖的夏天管理1.投给适口饵料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特别喜欢鲜活饵料,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 , 这些都是黄鳝的理想饵料 。黄鳝喜欢昼伏夜活动,因而投饲时间为下午4-6时为好.黄鳝贪食且耐饥饿,饱饥不易觉察,故投饲要注意定时定量,一般每平方米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克,约占黄鳝体重的5-8%.投饲要有固定的投喂地点,多设食台,防抢食或饥饱不匀 。2.经常加注新水黄鳝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5-20厘米为宜,要经常换水, 坚持每天或隔天换一次,保证水质清新 。天气闷热,雷雨前夕,水中会缺氧, 凡在这种天气前夕,要及时加注新水 。雨天要注意排水畅通,切忌雨水漫池,防外逃 。3.创造适宜环境黄鳝的适宜生温是15-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鳝摄食和生长,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要注意为黄鳝创造适应环境 。可在养殖池内1/3 的面积放养水葫芦、浮萍或者种养慈菇、菱白等水生植物,也可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并在池上搭架遮荫,以利黄鳝生长 。4.注意防治鳝病鳝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浸浴10-20分钟, 可有效地预防鳝病,黄鳝受伤后会生水霉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以免鳝体受伤 。黄鳝生此病时,可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合剂全池泼洒, 也可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鳝体5-8分钟 。5.黄鳝的越冬(1).干也越冬:冬季时将池水排干,泥土要保持湿润,上层覆盖18厘米稻草,以防土层结冰 , 注意鼠和猫进入池内损伤鳝体 。(2).带水越冬:冬季加深水位培肥水质,提高水温,水面结冰要及时打破,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四.黄鳝病害及防治技术生长期间,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繁殖季节, 绝对不能够放鸭子直池捕食 。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或是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 ,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阴降温,再喂新鲜的蚪肉 。黄鳝在饲养初期,如果鳝种表皮受伤就易引起水霉病 。病鳖体生白毛,食欲不振,最后病弱而死.防治方法是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在放养前用石灰消毒鳝池,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抹患部或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黄鳝梅花斑状病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的黄色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蟾蜍,由于它们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若已发病,可用剥去皮的蟾蜍头部,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拖几次, 1-2天即可除病 。黄鳝毛线虫病是由于毛线虫侵入黄鳝肠道引起的疾病,毛线虫大量寄生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是在放养鳝苗之前用生石灰清池,可杀死虫卵预防此病 。发现病鳝后,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5克敌百虫晶体(90%), 掺入豆饼粉3公斤,做成药饵投喂治疗 。五.黄鳝几种常见病的防治在养殖黄鳝过程中应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腐皮病:病鳝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红斑,以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紫斑, 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皮肉,往往可见腐皮和内脏 。防治方法:(1) 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在加换新水的同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ppm,连续3天,有较好疗效 。(3) 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6天2.肤霉病: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咬伤,伤口感染霉菌而致,伤口处长出棉絮状"白毛",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防治办法:(1) 用5%食盐水浸洗鳝种后放养 。(2) 已发病的可用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 烂尾病: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池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 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鳝的头伸出水面,反映迟钝,行动无力 。防治方法:(1)注意鳝池水面的环境卫生,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和危害 。(2)用0.2ppm呋嘀唑酮全池泼洒 。(3)用每毫升0.25 单位的金霉素液浸洗消毒鱼体,效果很好 。3.毛细线虫病:此病系毛细线虫侵入黄鳝肠道所致,造成黄鳝消瘦,而后死亡 。防治方法:(1)放养前黄鳝池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每50 公斤黄鳝用9%晶体敌百虫5-7.5克拌入河蚌肉中投喂,连喂6天 。(3)用贯众、荆、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每50公斤黄鳝用药总量290克 (比例按顺序为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水,煎至原水量的1/2, 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并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4.由棘头虫寄生肠道引起,肠道发炎充血,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1)养鳝池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每50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40-50克混合于饲料中拌喂,连喂6天
 
【怎么养殖泥鳅 农村泥鳅养殖视频】 
泥鳅怎样养殖?饲养方式:1、池塘养鳅池塘养殖成鳅 , 是适合于大规模养殖的一种生产方式 。目前 , 主要有单养和混养两种 。2、稻田养鳅 , 稻田养成鳅的意义稻田养成鳅是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事业 。3、池沼养成鳅 , 池沼中不便栽种其他农作物 , 但水草及水生动物较丰富 , 有利于养泥鳅 。4、洼地、水凼、坑塘养鳅农村闲散的洼地、水凼、坑塘等 , 地块小而且分散 , 却因水质肥 , 易管理 , 成为泥鳅良好的栖息环境 。5、流水养鳅 , 网栏流水养鳅水源丰富、水流不断、场地狭窄的溪流、河沟 , 可利用起来养泥鳅 。方法是在上、下设网或栅栏;或者用网或栅栏围圈起来 , 使水流通过 , 但又防止泥鳅逃跑 。6、缸、坛、罐及塑料盒养鳅在较大的缸、坛、罐及塑料盒内铺设约20厘米塘泥 , 掺杂有机肥(最好是鸡、鸭粪)和碎草 , 待发酵后注入净水 , 每平方米可放3~5厘米规格的鳅种30尾左右 。特别要注意的是投饵量和水质变化 , 用0 。5~1厘米的橡皮管接新鲜水放入底部 , 每天加注部分新鲜水 。上面或开口 , 或直接溢出部分陈水 , 以保证水质活爽 。
 
想在农村庭院种养殖一些泥鳅 , 该怎么做呢?在农村想养泥鳅肯定是可以的 ,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养泥鳅的方法和经验 , 希望能够帮到你 。养泥鳅的方式很多 , 池塘养殖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方式 , 养殖前要选择适宜的池塘进行清塘消毒 , 然后种植水草 , 选用良种放苗 , 饲养当中 , 要重视水质的管理 ,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 , 要注意疾病的防治 。1、场地准备泥鳅养殖经过多年的繁殖 , 养殖模式也是多种 , 有稻田养殖、网箱养殖以及常见的池塘养殖 , 下面主要讲解池塘养殖模式 。首先选择养殖的池塘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充足 , 水质不一定要好 , 泥鳅对于水质的要求不高 , 但一定不要被农药和化学药剂的污染 。在养殖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措施 , 在适当的培养一些水生植物 , 一为泥鳅生长提供一个遮阴、安静的胡哪家 , 二是可以提供一些天然饵料 。2、放苗选择体表光滑、无病害、体表无损伤、活动力强的泥鳅苗 , 还有就是放养的苗种最好规格整齐 , 这样易于管理 , 投喂易于掌控 。发苗期前先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 , 可用2%的食盐溶液浸泡十分钟 , 可消灭体表的细菌微生物 , 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放苗时要注意养殖密度 , 养殖密度高 , 易引发病害 , 养殖密度低 , 浪费水资源和饲料 , 一般3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100尾 , 而5cm左右的幼苗每平米可放养60尾 , 养殖环境好可适当增加 , 反之减少 。3、水质管理泥鳅虽然对于水质要求不高 , 但水质的好坏关系到泥鳅的产量 , 此外做好水质管理可降低养殖成本 , 既可提高产量 , 又可降低成本 , 所以养殖泥鳅时抓好水质管理是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关键 。水质要求肥、活、爽、嫩 , 在养殖时 , 可根据水质的情况适时的进行施肥 , 保证水质肥度 , 使其处于活、爽的状态 , 一般良好的水质色绿色 , 透明度高 , 水生植物生长良好 , 而若水质浑浊 , 透明度低 , 就要及时注水或换水 。4、饲料投喂要想泥鳅生长快速 , 快速增膘 , 饲料是关键一点 , 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在30%左右 , 粒径在2.3毫米以内 。投喂量一般是根据泥鳅的体重和水温来控制的 , 在水温15度左右时 , 泥鳅开始生长 , 这时投喂量是体重的2% , 而水温到达20-28度 , 摄食量增加 , 生长快速 , 所以要加大投喂量 , 这时的投喂量达3%-4% , 还要相应的增加投喂次数 。在夏季高温时 , 泥鳅会钻入泥土中避暑 , 停止摄食 , 所以这时要注意投喂方法 , 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投喂 , 避开正午光照最猛烈的时间段 。
 

怎么养殖泥鳅 农村泥鳅养殖视频

文章插图
养殖泥鳅稻田泥鳅养殖   泥鳅坑塘养殖    泥鳅网箱养殖 ?泥鳅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 。养殖泥鳅是一种投资少、方法简便、节省劳力、效益较高的生产方式 。据报道 , 日本农民每年大规模利用空闲稻田养殖泥鳅 , 采用水稻、泥鳅轮作技术 , 秋季平均每100平方米水面放养200千克泥鳅 , 投喂一些米糠、马铃薯渣、蔬菜渣等 , 第二年秋季可收获400千克泥鳅 , 而且养过泥鳅的稻田来年谷物产量更高 。 稻田养殖泥鳅是目前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的一条好途径 。与稻田养殖其它水生动物一样 , 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生态条件 , 发挥稻田的利用价值 , 达到粮食增产、泥鳅丰收的规模经济效益 。从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看 , 一般每亩的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 , 仅泥鳅收入每亩就可达1500~3000元 。有些农村地区推广的鳅稻3000模式就来源于此 。如果多投入、管理好 , 产量和收入则更高 。庭院养殖泥鳅 , 经过120~150天的饲养 , 即可增重5~10倍 , 而达到上市规格 。还可以进行家庭暂养 , 由于从池塘捕获的泥鳅土腥味太重 , 如果用水池暂养1~2周 , 泥鳅的商品性能会得到显著改善 , 销售价格会更高 , 这是获得泥鳅养殖效益的另一途径 。 近年来 , 在江苏、湖北等地 , 池塘单养泥鳅每亩可产商品泥鳅产量大多在1000~2000千克 , 最高达3000千克 , 按照目前的市场平均价格每千克42元计 , 每亩至少可获产值4万元以上 , 纯收益在2.6万元以上 , 效益十分可观 。 当然 , 泥鳅养殖也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是泥鳅苗种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是否可靠;其次是消费市场是否建立 , 出口创汇的路径是否打开;再次 , 就是要有一定的水产养殖基础 , 要学习泥鳅养殖技术 , 技术保障是关键 。
 
泥鳅养殖技术 , 怎样养泥鳅 , 泥鳅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 , 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泥鳅肉质清淡、细嫩 , 肉味鲜美 , 营养丰富 , 被誉为“水中人参” , 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 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不过 , 由于需求量增大 , 野生泥鳅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 因此 , 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 。现在 , 咱们就到山东省的微山湖畔去看看 , 泥鳅是怎样养殖的 。一、 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 养殖场的正确选址 要想养好泥鳅 , 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 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 。因为泥鳅也是一种鱼 , 是鱼就离不开水 , 所以 , 必须得有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才能养殖泥鳅 。其次 , 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 , 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 , 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 。仅仅选择好了场地还不够 , 在建设养殖场的时候 , 必须要考虑周全 , 现在 , 我们就看看养殖场的布局 。2 养殖场总体布局 泥鳅养殖场肯定是以池塘为主体 , 池塘的面积可大可小 , 但以东西长 , 南北短为最好 , 这样的池塘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长 , 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池塘的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 , 这样池塘沿着两边的渠道依次排列 , 形成了并联的结构 , 并联的目的是为了单独管理 , 如果一个池塘的水质不好 , 不会影响到别的池塘 。在每一个池塘中间和池塘与渠道之间 , 留出行走的道路 , 用来作为日常管理的通道 。在泥鳅养殖场建设中 , 还要留出晾水池的位置 。在泥鳅的管理中 , 水温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 因而最好使用与池塘水温一致的水 , 这也是需要一个晾水池的原因 。到此为止 , 养殖场的主体已经完成 , 但是 , 咱们还需要有单独的管理区 。管理区一般设置在池塘的一侧 , 工作人员的办公室 , 饲料车间及饲料仓库都安置在这里 , 管理区中除了常规的设施 , 还需要加盖一座暂养池 , 同很多的鱼类一样 , 泥鳅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 , 以去掉鱼肉的泥味 , 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这样既可提高泥鳅的食用价值 , 又能保持运输过程中的水质良好 , 提高成活率 。养殖场建设好了 , 必要的防护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 沿着场子的周围 , 要用围网严严实实地围起来 , 使用围网的目的是防止小猫小狗等动物进入养殖场 , 给养殖场造成污染和危害 。到此为止 , 整个养殖场的布局您就看明白了吧 , 接下来 , 咱们具体讲讲养殖池塘的建设要求 。刚才我们说过 , 池塘的长和宽可以根据不同的地面自行设计 , 不过长最好长于100米 , 宽不要超过80米 , 因为面积太大了不利于管理 。泥鳅养殖池对深度是有严格要求的 , 池塘的深度1到1.2米最为适宜 。泥鳅有一个特性 , 就是它的潜逃性 。由于它体型小巧 , 只要有小小的缝隙 , 它便能钻出去 。如果池塘有漏洞 , 泥鳅甚至能在一天之内 , 逃得干干净净 。所以啊 , 在给泥鳅建池塘的时候 , 这一点 , 需要特别的注意 。一是处理池塘的底部 。挖掘机挖出池塘之后 , 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结结实实 。二是处理池塘的边缘 。沿着池塘的边缘挖出近 1米深的沟 , 然后把厚实的塑料布从沟底一直铺到地面 , 塑料布的接口也得连接紧密 。将塑料布沿着池子的边缘铺满之后 , 用挖出的土将塑料布压实 , 这样塑料布就和池塘连成了一体 。塑料布的上端 , 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固定 , 保证塑料布不被大风刮开 。三是处理池塘的进、出水口 。因为现在的PVC管道造价比较便宜 , 所以养殖场可以考虑用PVC管道作为池塘的进水管道 , 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边的提水设备 , 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边 。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 我们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层水 , 池塘的底层水有泥鳅的粪便污染 , 剩余的饲料污染 , 所以水质较差 , 换水时 , 就是要把这层水质比较差的水排出去 。咱们来看一个巧妙的出水口设计:这个出水口有里外两个套管组成 , 外面的大套管 , 也就是这个白色的管子 , 上头可以伸出水面;下头 , 也就是位于池塘底部的位置 , 有一圈缝隙 , 用来排出底层水 , 这一圈缝隙都很小 , 因此泥鳅是逃不出去的 。白色的套管里边是一个略细的塑料管 , 放水的时候 , 将它抽出来 , 水就从缝隙中流了出去 , 不放水的时候 , 就将它放下去 , 堵住排水的缝隙 , 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仅仅是这两个套管还不够 , 为了对付顽皮的泥鳅 , 还要加一层筛网 , 这个方形的细筛网深深的插到池塘里 , 泥鳅想要穿过这几条封锁线 , 就不那么容易了 。二、 泥鳅的人工繁育 1 泥鳅人工繁育的时间和方式 春季来临 , 当水温达到18℃~20℃时 , 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 。北方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产卵 , 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 , 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 。泥鳅的人工繁育采取的是创造自然环境 , 让其自然受精的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选择好亲鳅 , 二是造一个合适的繁殖池 , 三是孵化时的科学管理 。2 选择健壮的亲鳅 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从沟塘捕捞 , 也可以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亲鳅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 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龄泥鳅 , 个体大的雌鳅怀卵量大 , 雄鳅精液多 , 繁育的鱼苗质量好 , 生长快 。发情期的雌泥鳅肚大腹圆 , 整个腹部膨胀的颜色发白 , 有光泽 , 用手轻压感觉柔软 , 生殖器突出 。3 繁育池的准备 繁育池可因地制宜建造 , 一般选择在进排水方便、靠近养殖场的地方 , 可用砖临时垒个池子 , 然后铺上干净的塑料布 , 也可采用长方形不锈钢铁箱为繁育池 , 面积根据孵化数量而定 。池子的深度在1米至1米五左右 , 不可以太深 。繁育池在使用之前要打扫干净 , 用清水将池壁和池底都刷干净 。繁育池使用前三天注入新水 , 水深不超过50厘米 , 为了提高孵化的成活率 , 新水晾晒三天之后才可以放入亲鱼 , 放鱼前需要测量水温 , 合适的水温是18摄氏度到30摄氏度 。水温稳定之后 , 在池塘边上采集自然生长的水草 , 把水草用清水冲洗干净 , 仔细检查水草 , 去除水草上附生的小虫子等等 , 然后将水草放入繁育池 , 这样就为泥鳅的自然交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个繁育池中一般放入两条雄泥鳅 , 一条雌泥鳅 。泥鳅一般在傍晚或清晨产卵 , 所以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 , 等到雌鳅排出卵后 , 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 , 因受精卵粘附性很差 , 容易从水草上脱落而被泥鳅吞食掉 , 所以等受精卵形成后 , 就要把亲鳅从繁育池中捞出 。4 鳅苗的孵化和饲养 水温在18摄氏度到25摄氏度的情况下 , 3天即可孵出鳅苗 。刚刚孵化出的鳅苗长度大约5毫米 , 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色 , 3天后开始主动摄食 。从第3天到第8天 , 可以用煮熟的鸡蛋黄投喂 , 每隔三至5小时投喂一次 , 投喂量不宜太大 , 以1小时内吃完为度 。鳅苗繁育的时间是4到5月份 , 这时河水或湖水逐渐变绿 , 浮游动物大量繁殖 , 为鳅苗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饵料 。泥鳅喜欢动物性饵料 , 因而 , 从第5天开始 , 就要加喂洄水等有营养的饵料 。洄水是指的是自然界中湖泊、坑塘里富含大量草履虫的水体 。因为草履虫大量繁殖时 , 在水层中呈灰白色云雾状成群漂动回荡 , 所以称之为“洄水” 。打捞鱼虫之后 , 用200目筛网过滤 , 过滤后这些极小的浮游生物是鳅苗最喜爱的饲料 。孵化后10天左右 , 泥鳅渐渐长大 , 可以摄食更大一些的鱼虫 , 所以饲喂的饵料从200目筛的洄水 , 逐渐增大到100目筛 , 80目筛的鱼虫 。随着鳅苗摄食量的增加 , 随时调整饲喂的次数 , 到30天为止 , 调整为每天投喂两次 , 早晨一次 , 傍晚一次 。泥鳅的生长速度很快 , 孵化后30天 , 就能长到3厘米左右 , 如果是规模化养殖 , 这时便可以给它经过碾碎泡制的配合饲料了 。由于鳅苗采用的是静水养殖法 , 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勤换水 , 每天换水2次 , 要使用经过晾晒的水 , 与繁育池里水温差不超过1-2℃ 。三、 泥鳅成鳅的养殖 从鳅苗孵化 , 大约60天的时间 , 泥鳅就长到了5至8厘米 , 这时的鳅苗便可以放入大池塘养殖了 。鳅苗入池之前 , 池塘需要经过精细的处理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 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 , 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 , 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 , 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 , 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 。挖出底层淤泥 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 , 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 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 , 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 , 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 , 鳅苗入池之前 , 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 。一般情况下 , 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 , 集中在一起 , 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 在生产中 , 提前一周左右 , 采用生石灰消毒 。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 。生石灰经水溶化后 , 变成强碱性溶液 , 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 , 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 , 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 , 直接泼洒到汤底 , 泼洒之后加注新水 , 经过一周的时间 , 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 , 5到6厘米的泥鳅 , 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 , 7到8厘米的泥鳅 , 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 , 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 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在泥鳅放养期间 , 如果密度过小 , 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 如果密度过大 , 溶氧量降低 , 对泥鳅的生长不利 。下面 , 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 成鳅的日常管理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最好使用配合饲料 , 一是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 , 二是因为配合饲料使用方便 , 对水质的污染小 。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 , 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 , 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 , 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 。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 , 其中 , 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 , 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 , 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 。现在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种饲料的配方: 1号饲料:麦麸42%、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5% , 血粉10% , 酵母粉3% 。2号饲料:麦麸48%、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2% , 血粉7% , 酵母粉3% 。3号饲料:麦麸50%、豆粕20% , 棉粕10% , 鱼粉10% , 血粉7% , 酵母粉3% 。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 , 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 , 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 , 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 , 引起抢食的现象 。饲料投喂每天两次 , 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 。那么 , 饲料撒在了池塘里 , 怎么判断是否吃完了呢 , 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 。观察台成杠杆结构 , 一端固定在岸边 , 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 , 喂完料1小时以后 , 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 , 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这个观察台还起着查看泥鳅生长情况的作用 , 通过它可以轻易地看到 , 泥鳅长到多大了 , 泥鳅的生长状态怎样等等 。泥鳅养殖中的水温管理 泥鳅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 , 当水温超过30摄氏度时 , 泥鳅摄食减少 , 甚至停食钻入土中 。所以饲养员要经常测量水温 ,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 每天下午2点左右都要测量一次水温 , 如果水温过高 , 要及时加注新水 。泥鳅养殖中的水质管理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 , 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 池水以黄绿色为好 , 透明度以20至25厘米为宜 。泥鳅是非常泼辣的生物 , 基本没有病害 , 但是高密度养殖的时候 , 会因为泥鳅的密度大、投喂的饲料多、产生的粪便多等原因 , 造成池塘里pH值的改变、溶氧量的改变和氨氮含量的改变 。这些数据影响着泥鳅的生长发育 , 而光靠饲养员的眼睛看是不行的 , 简易的方法是使用试纸来正确判断这些数据 。对于pH值试纸 , 养鱼的朋友都不陌生 , pH值就是指水中的酸碱度 。它的使用非常简单 , 根据说明书的方法操作 , 最后对照pH值试纸上的颜色 , 就可以轻松的知道水中的pH值是否符合要求 。泥鳅生长最适合的pH值是7至7.5 , 由于池塘中藻类植物的生长 , 泥鳅养殖中常常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 , 可以通过泼洒生石灰的方法来调节 。池塘中的溶氧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 溶氧量指水中氧气的含量 。测试溶氧量的时候将水样加入5滴溶解氧试剂 , 与色卡颜色比较 , 即可得所测水样的溶氧量 。温度过高 , 水中浮游生物过多的时候 , 会造成溶氧量降低 。当水中的溶氧量每升为2毫克以下时 , 要及时采取措施 , 多注入一些新水 , 新水加进来 , 旧水换出去 , 整个池塘里的水就会形成对流 , 这样清新的水就能带进来足够的溶解氧 , 以增加水中的氧气 , 否则就会因为水中的溶氧不足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对泥鳅的毒性较强 , 会使泥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 , 造成泥鳅慢性中毒 , 抑制生长 。氨氮含量过高是由于泥鳅的排泄物 , 残饵 , 浮游生物残骸分解造成的 。测量氨氮含量的方法与测量溶氧量的方法相似 , 泥鳅养殖池中的氨氮含量不能超过0.03 , 如果氨氮含量偏高 , 可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 可明显降低底质和水质的有机物含量 , 从而减少有机物质分解产物氨氮的释放 。检查防逃措施 泥鳅的身体很小 , 即使池壁和池堤的洞穴很小 , 它也能钻洞逃跑 , 所以饲养员每天巡池的时候 , 必须检查池边的塑料布是否严实 , 防逃网是否结实 , 注意堵塞漏洞 , 防止逃跑 。每天打扫卫生 饲养员每天都要打扫池塘边的卫生 , 尤其是要拔除池埂的杂草 , 防止杂草过长落入水中 , 成为泥鳅逃逸的道路 。除了打扫卫生 , 还要打捞池塘里的有害昆虫 , 要把死鳅打捞出去 , 如果发现泥鳅有异常现象 , 及时分析处理 。四、 泥鳅的捕捞 泥鳅从5、6月份下池塘 , 11月份就能长到15至20厘米 , 这个时候就可以起捕销售 。泥鳅一般采用地笼捕捉 , 地笼是用竹蔑做支架 , 用鱼网做成的圆形笼子 , 泥鳅从一头的小孔游进地笼 , 便留在了笼子里 , 不能再钻出来 。用地笼捕捉泥鳅不会伤害泥鳅身体表面的黏膜 , 能够提高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捕捉泥鳅可以在早晨下笼 , 下午收笼 , 沿着池塘每隔3米设置一个地笼 。彻底清塘之后 , 还会有零零星星的泥鳅落在池塘底部 , 这时候 , 可以用手抄网在捕捞一次 。捕捉到的泥鳅 , 在出售前要经过1-3天的暂养 , 以去掉肉的泥味 , 并可使其肠内粪便排空 , 提高运输时的成活率 。
 
怎么养殖泥鳅 农村泥鳅养殖视频

文章插图
怎么养殖泥鳅一、 蚯蚓的生活习性 1、 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 , 为了创造最佳温度 , 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  夏季盖稻草 , 多洒水降温 , 0℃-5℃冬眠 , 0℃以下冻死 , 40℃以上死亡 , 32℃以上停止生长 , 北京地区10月25日扣棚 , 盖塑料布 , 第二年4月10日揭掉 , 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 , 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 , 基本上处于休眠 , 从2月气 , 防止因温度过高 , 蚯蚓逃亡 , 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 , 逐渐转入最佳温度 , 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 。这时最辛苦 , 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 , 早晚及时盖好 , 并要及时浇水保湿 , 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 , 高温期 , 要防暑降温 , 最好每天浇一次水 , 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 。9月末 , 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 , 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  指缝滴水为准) , 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 , 这样每天或隔1-2天 , 必须浇一次水 , 水不要太大 , 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 , 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 , 夏季晚上浇 , 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 , 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 , 养殖床要盖稻草 , 保持湿润、 遮光 。4、喜空气、喜静 , 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 , 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 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 。这一点很重要 , 多年来 , 我们发现床土底层 , 蚯蚓数量很少 , 但饵料还是有的 , 主要就是缺少空气 , 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二、 养殖方法 1、养殖品种: 赤子爱胜蚓 , 从日本引入的"大平二号"特点是繁殖率高 , 年增殖200倍以上 , 定居性好 , 耐热抗寒 , 适于一年四季生产 , 蚓体、蚓粪产量高 。2、 养殖方式: 建场十年 , 我们一直坚持露天堆肥养殖 , 我认为 , 此法低成本 , 是大规模 生产蚯蚓产品的最佳方法 , 不须任何投资设备 , 利用一切空闲地 , 只要把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 , 宽1-1.5米 , 长度不限 , 放入蚓种 , 盖好稻草 , 遮光保湿 , 就可养殖 。我们从几平方米开始饲养 , 一直到现在 , 二百多亩地扩繁都用此法 , 其优点是操作方便 , 省去了堆制发酵一系列工作 , 饵料保持养分不受损失 , 提高了蚯蚓生长速度 , 易于在农村推广应用 。此法也有其缺点:一旦饵料发热 , 蚯蚓死不见尸 , 夏季连雨天及暴雨过后 , 床内不透气 , 有外逃现象 。避免方法是让每个养殖床都有新饵料 。饵料搞堆块状 , 为蚯蚓创造良好自下而上条件 。此种方法的关键是要使饵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 , 不可过干过湿 , 否则饵料就会发热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长 1、 产茧量:大平二号蚯蚓每条年产茧在56-58个之间 , 其中春季占40% , 夏季25% , 秋季 27% , 冬季8% 。2、 孵化率:一个蚓茧平均孵出幼蚓5-8条 , 最多12条 , 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 。不同温度孵化所需时间 , 孵化率不同 。温度 湿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长(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长期: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 , 进入毓期后 , 增长也缓慢 , 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 月内 , 蚯蚓生长最快 。此时采取可获取高产 。另外 , 蚯蚓生长速度与饵料状态有密切关系 。尽管饵料相同 , 由于其碎细度不同 , 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5倍 , 所以要保持饵料碎细状态 , 避免饵料有大小团块(如出现团块 , 可用水浇湿捣碎) , 保证蚯蚓快速生长 。4、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 , 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 , 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 , 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 , 后期下降到2万条 。5、产量: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年 , 一般在6-8公斤 , (因北方每年生产期只有8-10个月)饵料每消耗25-30公斤 , 可产1公斤鲜蚓 , 并可获得70%蚓粪 , 我们多年经验是5方牛粪产一吨蚓粪 , 鲜蚓50公斤 四、饲养管理 1、 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 , 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 。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 , 厚度为10厘米 , 不要将床面盖满 , 不求平整 , 以便分离蚯蚓 。2、 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 。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 , 饵料上盖稻 草 , 再加塑料布 , 保温、保湿 , 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 。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 , 薄饲勤翻 , 每月给料2次 , 上料前先翻床 , 每次给料厚度为10厘米 , 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 , 适时采收:夏季每月采收一次 , 春、秋季节每1.5月采收一次 , 采收后及时补料 。轮换更新:种蚓要每年更新一次 , 养殖床每年换一次 , 以保蚓群的旺盛 , 防止蚯蚓因自然发展而造成种群衰退 3、 饵料:最好是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兔粪 , 猪、羊、兔粪加秸杆、稻草 。五、 蚯蚓的采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采集法 。在养殖床发现蚯蚓 , 密度达到2-3万条/平方米 , 80%个 体达到0.3克以上 , 是最佳采收时间 。采收时 , 提取前24小时前浇足水 , 不可过干过湿 , 然后将养殖床上面10厘米饵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 , 利用蚯蚓怕光的特点 , 逐层扒开 , 将饵料扒净 , 最后 , 使蚯蚓集中在底层 , 达到收集目的 。在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中 , 由于有害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滥用 , 动物机体微生态失调 ,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已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 。这不仅有害于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 更阻碍了我国畜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减少直至彻底杜绝农作物、肉蛋奶中的病菌病毒和药物残留 , 已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 发展绿色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而蚯蚓养殖业为绿色农副产品带来了希望 。根据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 对于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 , 在我国加入WTO后 , 首要任务是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 发展绿色农业 , 提高农副产品效益 。蚯蚓养殖业近几年在国内外市场脱颖而出 , 在特种养殖中独树一帜 , 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添加剂和天然肥料 。蚯蚓投资小 , 易养殖 , 它不像其他特种动物产品那样昂贵 , 老百姓消费不起 , 到头来多数养殖户因找不到销路而赔本钱、搭工夫 。蚯蚓的消费市场是国内外农业 , 消费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自已 , 产品应该不愁销路 。据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对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的干蚯蚓产品检验分析 , 含脂肪5.25% , 粗蛋白61.73% , 灰分7.59% , 碳水化合物12.5% , 钙0.41% , 磷1.01% , 每100mg含有:谷氨酸8.83 , 天门冬氨酸6.33 , 亮氨酸4.73 , 赖氨酸4.19 , 精氨酸4.09 , 19种氨基酸总和为58.56mg 。药用、营养价值都很高的蚯蚓蛋白酶制剂、蚯蚓微生物制剂和蚯蚓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 , 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方面显露出明显效果 。而且生产的畜禽产品完全是绿色食品 , 蚯蚓产品成为绿色动物生长剂和天然保健剂 , 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种植业中 , 大量实践证实 , 施过蚯蚓粪的农田土质松软 , 比施用其它肥料根系发达 。我国农业部肥料质检中心首次对天津市宁河县蚯蚓购销养殖总场生产的蚯蚓粪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 , 蚯蚓粪颗粒均匀、无味卫生 , 保水透气能力比一般土壤提高3倍 , 氮磷钾含量分别达1%—1.4% , 含有17种氨基酸 , 有机质42.2% , 腐殖酸25.6% , 有益菌达到2×105-8个/每克 。蚯蚓粪生产的粮、菜、棉、油、茶、苗木、花草专用生物肥和重茬肥 , 不仅肥效高 , 抑制有害菌、病毒的效力也很强 。通过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 , 防治了土传病害的发生 , 而且由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大量繁殖 , 可提高地温 。此外利用其中所含的大量有机质的亲水性和吸附性 , 使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幅度提高 , 对过剩的养分也能长期保存 , 保证作物持续稳定地吸收肥水而健壮成长 。根基培育不好 , 果实肯定丰收不了 。只有改好土壤 , 育好根苗 , 才是各种作物的首选之道 。蚯蚓粪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以变成高档生物肥 , 能促使植物生长 , 并节省大量农药、化肥 , 生产的绿色植物都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入世后 , 绿色农产品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 , 给蚯蚓粪生物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