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快应用有了内容生态,会戳破信息流的泡沫吗?

信息流是一个早已不再新奇的概念,自从Twitter首先将它产品化,Facebook发现它蕴藏的巨大商业化价值,而后信息流模式就在全球风靡,遍地开花结果。
目前围绕信息流的巨头之争,在产品矩阵的多元布局方面已经不多,在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抢夺上依然很激烈。据天眼查APP查询显示,字节跳动最近投了网红李子柒所在的杭州微念品牌管理公司,体现出字节对于内容的重视。那么,内容创作者对于信息流平台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习以为常的事物,很容易被人忽视它的本质。对信息流本质的追问,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底层的商业逻辑。而后,对于当下的信息流之争会如何演化,做出一些可能的合理猜想。
01
信息流的本质和信息流营销
信息或信息流的本质是什么?
【 泡沫|快应用有了内容生态,会戳破信息流的泡沫吗?】从营销的角度看,信息是连接信息和消费者的媒介,而之所以“信息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是因为信息本身的体量在变大。
在前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相对稀缺的。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让信息爆炸性增长,信息和商品、消费者的关系出现了变化。
信息的地位随着体量的增长而上升,和资金流、物流一样需要被企业重视,因此它值得拥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信息流。
信息膨胀成为“信息流”之后,对商品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营销策略需要向信息流的内容倾斜。换句话说,基于信息流的营销必须懂得如何将商品信息做成更易于传播的样子,以便在大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触达并占领消费者心智。
那么,演化为信息流的信息,和它所连接的消费者、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呢?
之前信息是商品的一部分,信息就像商品散发出的“气味”,经由媒介传播到更多消费者的视听感官。而现在,信息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人人都被信息环绕着,我们浏览信息、消费信息,就像呼吸空气一样。
也就是说,信息和消费者的关系更为紧密,跟商品的关联相对减弱。于是,营销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麦克卢汉甚至直截了当地说,“信息是关键的商品,而实物只不过是信息运动的偶然形态。”换句话说,商品成为混在信息流中的一小部分惊喜,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商品越来越像是信息流带给消费者的“增值服务”。
那么,营销商品就变成了营销信息,就像挖凿运河控制水流方向和流经地域一样,给信息修筑更快更宽的传播网络、建设更多的信息分发平台、普及更多的信息接收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智能音箱)。
以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的改变有两方面:
第一,让信息无远弗届,覆盖有人居住的地方,顺便在信息流中夹带商品信息,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第二,信息流中的内容成为了营销的主体,商品信息成为内容的增值服务,所以谁创造出更先进的“内容生产线”和有效的分发规则,谁就对作为“增值服务”的商品供应商有更高的议价权,从而成为信息流红利的获益方。
例如,Facebook上线News Feed以来,这项功能大受用户欢迎。同时,Feed流广告也为Facebook带来每天近4000万美元的收入。
信息流的流行甚至在国内造就了第二代互联网巨头企业,最先吃到信息流红利的是字节跳动。今日头条这款应用只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积累了5亿+用户,老牌巨头BAT的流量护城河可能面临破防的危机。
于是,无论是提供主动搜索服务的百度、做社交软件的腾讯、还是电商平台淘宝,都开始将信息流内容加入各自的业务。
2017年,百度开启了“搜索+Feed”双驱动模式,腾讯推出了“看一看”功能,阿里的淘宝在首页上线了“猜你喜欢”功能。所有这些改变,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花费更长时间停留在平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