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是什么?

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是什么?下文就随小编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
【端午节屈原跳江的故事是什么?】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是爱国烈士的典范,即使受到奸人所害,也依然在流放之地心系国家 。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屈原一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所以在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赶来,马上划船捞救,却没能捞到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用粽叶包裹米团投入江中,以免糟蹋屈原的尸体 。正因如此,端午节这天才渐渐形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 。
当然,屈原的故事只是结合历史而形成的一段传说,实际上赛龙舟是源于古时祭龙的龙船,粽子的由来更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但是,屈原的精神却与端午节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