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微信已走到极限?( 四 )


目前公众号的问题并不在于粉丝没有品牌粘性、认可度,而是在视频化的今天无法有效激活粉丝,尽管很多人会将二者混为一谈。
前面我们说过直播对创作者内容商业化的意义,下面我们会说一下直播对公众号建立品牌社交及进入视频化/音频化内容生态的意义。
可以发现,直播和公众号正好在很多方面互补,直播也成为串联微信内容生态的一把钥匙。
直播的玩法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了,而这里的直播不仅有视频化的直播,形成一个个直播间,大家都很熟悉了;还有音频化的直播,形成一个个语音房,类似前阵子大火的clubhouse。不管是直播间还是语音房,通过直播连麦的方式,可以拓展并构建出公众号账号之间的社交关系和内容互动,延展出一个新的内容场域。
目前来看,这个新的内容场域入口就在订阅号消息页面的顶栏中,以及预约直播后微信的顶部直播提醒的悬浮框中。
前阵子微信测试过在订阅号消息页顶栏打开直播入口,并在公众号主页中进行顶端直播悬浮标记提醒,效果应该还是不错的,大量沉默的粉丝用户能够被激活从而涌入直播间,形成内容的感知与转化,直播的评论区,也能够出现了公众号的身影。
公众号与直播的串联,还是借助了视频号体系,因为在微信体系中,如果要搞直播,就必须要有个视频号作为直播的壳账号,直播并不是作为一个基础功能开放给个人账号。当然,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未免有点多此一举。如果个人账号具有直播权限,公众号直接邀请运营者个人账号进行授权直播,绕过视频号体系可能会更加清晰。
视频号在微信生态中出现催生了一系列账号体系问题,原因在于视频号与个人社交账号一对一绑定,这不同于公众号的独立性,带来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大量身份选择问题。
但或许依旧是社交与社区二者差异性的问题。视频号的思路是“抖快”那类内容社区概念,视频创作者需要让更多人看到,而朋友圈绝不会是最主要的视频内容传播场景,必须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内容分发场景,便是如今发现页的视频号入口。
不管怎样,总而言之,由于直播的权限在视频号框架下,因此直播承担着打通视频号、公众号的任务。我倒是觉得,直播不仅是在救公众号,更多还在救视频号。
五、微信的身份焦虑按照我之前文章的分析,直播更可能出现朋友圈量级的入口,直播内容阅后即焚,对用户而言社交压力会小不少,而面对镜头的恐惧感,随着视频化时代的到来和美颜滤镜的加持,预计未来不会成为重要门槛。
但问题在于,直播一方面是未来人人都该拥有的表达工具,另一方面有需要观众互动以维持个人主播的开播积极性,而普通人的好友列表/社交圈无法支撑足量观众,亦无法充分发挥直播的“一对多”的特性,因此需要导入公域流量池,包裹到视频号的体系中去。而视频号体系面向创作者,需要运营,这无形又提高了直播门槛。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微信账号体系如今有些混乱。在你的微信视频号主页、隐私选项中,可以选择你观看直播和私信的身份:有“微信身份”,有“视频号身份”,此外还可以新建一个身份(也就是匿名身份)。
多重身份信息在视频号生态中交叉,将这个内容生态极大地复杂化了,但别忘了还有一个“公众号身份”无处安放,以及真实的“认证身份”和“真实身份”处于暗线,整体算下来便是五六套身份信息,并且集中在视频号生态中涌现。对于有一点强迫症的我来说,我并不认为微信可以高效地承载如此多重的身份账号体系。
咱稍加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