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投资百亿造车,小米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这个市场( 三 )


比如在芯片端,除了上面提到的黑芝麻智能科技,9月15日,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入股云途半导体,该公司专注研发车规级芯片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
再比如在汽后产业端,顺为资本早在去年12月就跟投汽车后市场企业开思C3轮融资。一直致力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开思,已经建立起了一站式汽后产业互联网平台。
至于人才招募这一块,小米汽车业务线的疯狂挖人前段时间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有媒体统计过小米官方招聘网站以及几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小米汽车招聘的研发和工程岗人员,平均月薪在30-60K之间,14薪更是标配。
而根据36氪报道,小米急聘的自动驾驶规控负责人一职,直接开出了2000万年薪;特斯拉、百度Apollo、华为、蔚来、小鹏等企业的人才,大都受到了小米猎头的关注。
过往一直生活在互联网薪酬鄙视链底端的小米,这次成为了主角。
目标|投资百亿造车,小米的终极目标其实是这个市场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猎聘网)
从前期筹备来看,小米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经赢得了市场莫大关注。然而,更多业内人士的看法是,这还远远不够。
第一个问题是,小米虽然通过买买买和疯狂招聘快速组建了汽车业务部,但距离搭建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智库年初发布的报告就指出,智能汽车产业链和传统汽车相比,更加复杂。
传统产业链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环节附加值较高,但中间制造环节经过多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形成稳定流水线。但智能汽车受到系统、智能车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前端设计和中间制造环节,难度比传统汽车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智能汽车产业出现那么多无法落地的“PPT造车”,蔚来、理想甚至特斯拉都一直受困于量产规模的原因。
而小米临时搭建的产业链,只有在芯片这一块勉强达到了产业链要求,其他诸如硬件、软件系统等等环节,都还在起步阶段。
想要如雷军所言在3年内完成交付,目前来看难度颇大。
其次,小米要谨慎选择生产模式。
和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完整的生产体系,这是事关上游采购、技术团队搭建、生产基础设施等等环节的庞大工程,光是有钱也不一定搞得定。
目前来看,小米选择自主生产模式,首座工厂基本确定落户北京。但生产资源和经验上的缺陷,注定会给小米的自主生产带来严峻考验。
还有一个问题是,即使3年内真的成功交付,这3年对小米来说是否太长?
蔚来的李斌曾经说过,想到造车烧钱,但没想到那么烧钱。很多智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都是败于资金难以为继。
小米的资产实力自然和蔚来不在同一量级,可即便是小米,也要定下3年这个不算短的交付时间表。3年的钱,小米应当烧得起。可对于小米来说,烧钱也许不可怕,但烧钱之后依然无法在强敌环伺的智能汽车市场打出一片天,就很可怕了。
本就走在华为、百度、阿里后面的小米,不可能不清楚这个形势。
如果说雷军对此并不担忧的话,或许只有一个原因:
小米是真的在造车,但背后真正瞄准的终极市场,不只是智能汽车。
03 醉翁之意不在车?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全球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都有一条终极归宿:造车。
诚然,全球智能汽车行业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更是如此。
目前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约为1.29万亿,中国约为5160亿。2020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达到1120万辆,同比增长78%,渗透率约为14.3%。不过,中国智能汽车销量仅为83万辆,渗透率为12%,和美国120万辆的销量和30%的渗透率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