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榜”的理想汽车难掩“气虚”

“霸榜”的理想汽车难掩“气虚”
文章图片
连续两个月(7-8)交付量超越小鹏、蔚来 , 理想汽车终于在新能源车月销量排行榜上扬眉吐气一把了 。 造车新势力的座次注定要改写成“理小蔚”?
然而 , 资本市场并不领情 。 截至美东时间9月15日美股收盘 , 蔚来市值为622.84亿美元 , 小鹏市值为326.12亿美元 , 理想市值为307.17亿美元 , 排在末位 。
即使一个月前登陆港股 , 理想仅募资115.5亿港元 , 公开发售阶段仅获5.5倍认购 , 远低于小鹏登陆港股时的14.74倍 。 上市之后 , 大部分时间徘徊在118港元的发行价之下 , 截至9月16日收盘 , 股价为113.9港元/股 。
理想汽车内部认为 , 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800万台 , 淘汰赛已经开启 , 只有至少占据20%的市场份额 , 也就是160万台 , 才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
从暂时的销量增长势头来看 , 理想有一定的底气 , 但新造车是个长赛道 , 保持优势笑到最后还需更多努力 。 现阶段 , 理想汽车还急需补课 , 在单一车型、增程式路线、自动驾驶等方面存在不少隐患 。
“一招鲜”的隐忧
从2015年7月创立直至2019年 , 理想曾几度遭遇资金链危机 , 当前理想已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
交付量大涨得益于今年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的推出 。 理想汽车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8.8% , 达50.4亿元人民币 。 其中车辆销售收入为49.03亿元 , 同比增长155.5% , 环比增长41.6% 。
然而 , 大涨的营收并不能扼住理想亏损的态势 , 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净亏损约2.4亿元 , 较上一季度减少34.6% 。 不过亏损也是新能源造车企业共同的困境 , 同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11.94亿元 , 蔚来汽车净亏损为5.87亿元 。
从最为外界所关注的交付量来看 , 继7月超越蔚来、小鹏后 , 8月份理想依旧保持增长 , 月交付9433辆 , 稳居首位 , 而蔚来和小鹏的交付量却出现环比下滑 。 其中 , 蔚来因供应链的问题下滑最严重 , 交付量暴跌26% 。
“霸榜”的理想汽车难掩“气虚”
文章图片
|理想汽车交付量
不过 , 若把时间线拉长至今年1至8月份 , 理想还是落后于蔚来 。 在此期间 , 蔚来交付量达到55767辆 , 仍居造车新势力首位 , 领先理想汽车7591辆 , 小鹏、零跑汽车、哪吒汽车则分列三至五位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理想只有理想ONE这一款车型 。 2015年 , 李想创办理想汽车时 , 团队把精力和资源都放在了微型纯电小车SEV , 但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后 , 最终因相关政策迟迟不落地而宣告项目停止 。
2018年10月 , 首款落地量产车理想ONE才步入市场 , 改写了理想零收入的状态 。 直至今日 , 理想ONE仅在今年5月经历了一次改款 , 面对市场 , 理想汽车并无其他车型提供选择 。
凭借单款车型拿到单月交付量首位的成绩实属难得 , 但硬币的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其面临的市场风险不小 。 如同其在港股招股书中列举的“风险因素” , 单一车型、增程式技术优势不再 , 零部件供应中断等问题 , 都让理想汽车的前景显得模糊 。
按照港股招股书中的规划 , 理想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增程式豪华SUV , 并在2023年推出另外两款增程式SUV , 从2023年起 , 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车型 。
新车型要等到明年 , 主流发展方向纯电车型则要等到2023年 。 新能源造车市场各路对手纷纷入局 , 竞争态势风云变幻 , 仅靠单一车型 , 能否将目前的交付量优势保持下去 , 难度颇大 。
该补补课了
“TMD!一帮臭搞技术的 , 天天冲我们BB , 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 , 他们TMD搞出来什么屁技术了?”在去年8月自家的活动上 , 面对理想增程式路线的质疑声 , 李想大为光火 , 甚至爆了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