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不做互联网大厂编外人:外包员工的煎熬、逃离与逆袭( 四 )


大概是入职一年之后 , 我想清楚了:我来这儿做外包的目的就是为了“偷师”腾讯的组织分工、标准化流程、专业技能 , 同时收获优质人脉圈的 。 看着持续申请两年转正都不成功的同事 , 我索性不再为转正而烦恼 。
在办公室里 , 我尽力不因为是外包就那么苦大仇深 。 谁不喜欢活泼开朗、能做办公室“开心果”的人呢?
记得有次腾讯这边周末团建 , 我就一脸小委屈 , 问能不能跟大家一起出去玩儿 , 我自掏腰包——要知道 , 有些缺少团队意识的正式员工 , 都还找各种原因不想参加团建 。 人心都是肉长的 , 我和正式员工们关系不错 , 人家活动也不会拒绝多带一个人 。
我见过几个外包同事组成的小团体 , 平时不和正式员工和领导交流 , 接活儿也不主动 。 这么做也许是为了安全感 , 但其实是让自己变成了“待宰羔羊” , 削人手的时候优先筛掉这种 。
当我真正打入一个更精英的圈层 , 见识了那么多的优秀履历 , 也有了升级自己的“硬件基础”的欲望 。 今年我刚辞掉工作 , 准备出国读一个MBA , 已经拿到一所不错的院校录取通知 。 外包之间现在也很卷 , 多了很多本科生甚至硕士生应聘 , 不再像以前专科生也能做 。
05 打算从硅谷回国工作 , 我会反复确认是不是外包人员
讲述人:Lisa , 外包就职公司:Facebook
我在Facebook的时候做的是业务分析相关的外包工作 。 这条职能线有不少人都是外包 。 我们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 , 晋升到最高一级之后有机会转正 , 但名额有限 , 从主管答应给你转正机会到实现转正 , 中间可能会让你等上大半年 。
华人在硅谷拓展人脉圈并不占优势 , 很多都只是只跟华人玩 , 不主动参与外国员工的聚会和聊天 。 作为华人外包 , 想要真正打进大厂圈子 , 更需要付诸努力 。
想认识大佬 , 光靠在工作里卖殷勤不一定最有效 , 有时候跳出工作之外的交集 , 会让你和对方产生更近距离的交情 。
比如 , 我最早的时候会用上各种类似Tinder这样的社交软件 , 来认识标注在大厂工作的人 , 一般线下约出来喝咖啡 , 或者小酌一杯 , 下周末对方有一些活动就有可能叫上你 。 我爱人其实也是在这样的社交活动中相识的 , 他是Google里一个级别相对较高的人 。
更多的人脉就是在各种聚会场合里发生的 。 另一个我用来发现同行聚会的软件叫Meetup , 在国内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也有用户 。 即使你是外包人士 , 在workshop(工坊讨论)的活动场景里也依然能参与自由交流讨论 , 大家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标签 。
疫情之后 , 我有回国工作的打算 。 我在领英上写满大厂里经历过的知名项目 , 用高频关键词吸引目标岗位的招聘人员 。 但再接到猎头电话 , 我会反复确认这不是外包类工作 。
我面试国内大厂时的经验是:国内的大厂会反复问你之前经历项目的项目细节 , 他们希望你能从局部看到整体 , 有结构化的思维 , 对整个项目的流程和大框架都熟悉 。 这一点和国外侧重场景应变题的考察不同 , 也是难倒很多外包员工的考察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