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不做互联网大厂编外人:外包员工的煎熬、逃离与逆袭( 二 )


从工作内容上 , 每天都是一些机械性的内容 , 我们是接触不到核心业务的 , 干的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 , 对正式员工来说并不想做的工作 。 很多业务都是时间紧项目 , 需求都非常急 , 通宵 , 陪着他们查bug 。 根本没有提升空间 , 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 也不能学到太多东西 。
因此 , 组里的人员流动也非常大 ,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人来 , 就有人离开 。
当时想转正的想法渐渐破灭了 , 有转正机会吗?应该也是有的 , 但机会微乎其微 , 我在组里的2年一个都没看到过 。
后来 , 我辞职了去了一家外企的科技公司 , 公司虽然小 , 但是能够接触到比较前沿的项目 , 而且赶上了一个风口 , 公司很快就上市了 。 我们作为在国内比较早期的员工拿到了公司的股票 , 公司挺大气 , 给了挺多的 。 在疫情的催生下 , 公司的业绩也好得不得了 , 股价一度飘升到一个非常魔幻的数字 , 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公司 。
于我个人而言 , 我也因为公司的成功 , 累积了第一笔人生从天而降的财富 , 对于我这种追求不太高的人 , 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吧 。 我立马买个两套房 , 全款 , 一套给自己 , 一套把父母接来养老 。 我现在仍然在这家公司 , 工作不累 , 整个人都非常舒展 。
一个好笑的点是 , 之前的同事知道了我经历的人生转折 , 都纷纷求着我 , 想让我帮帮那个推 , 就觉得挺讽刺的 。
但我知道我的经历时十分个人化的 , 小概率事件 , 从这职业选择上 , 真的不建议大家做外包 , 这是与长期的制度和环境抗衡 , 不会有好的结果 。
02 抛开身份顾虑 , 认真做事别想太多 , 两年不到转正
讲述人:盈盈 , 外包就职公司:阿里
在阿里做招聘外包的女生非常多 , 他们通常是作为正式招聘HR的副手和助理 , 内部简称SA 。 这几年我见到过的SA少说也有二三十个 , 其中不乏学历、院校背景出色的人 。 不同人的职场状态真的很不一样 。
有的人就只知道自扫门前雪 , 工作沟通要么怯怯的 , 要么比较生硬 , 给人一种很初级、做不了大事儿的感觉 。 这种在内部其实也“存活”不了多久就走了 。
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拼命、工作过于饱和的 。 我有见过另一个BU下的SA姑娘 , 一个人要支持好几个部门和招聘HR 。 不仅要管理猎头供应商 , 组织各种大小职位对焦 , 还要管理所有候选人流程进展 , 和业务Leader要需求催反馈 。 经常工作到凌晨1点 , 下班地铁里都有电话找过来 。
外包既怕背锅 , 也怕有人说自己不愿担责 。 我个人不会这么畏首畏尾 , 而是会把Ownership(主人翁意识)看做职场向上攀登的必备意识 , 无论外包或正式 。
之前我在一个电商部门下做过一年多的SA 。 当时我和招聘HR沟通确认了一套协作模式:通常简历收上来之后 , 我先会根据硬性要求筛选把关 , 一些比较不确定好坏的简历 , 我会直接打电话给候选人 。 我自己对不同职能领域的优秀院校也做了调查总结 , 好背景的简历我能一下识别出来 。
聊的人多了 , 我甚至也能“闻出”每个人选的味道 。 我这关都过不了的 , 基本不会送进流程 。 某种意义上来讲 , 我当时做的事情其实已经是一个招聘HR在做的事儿 , 我甚至觉得一正式的HR都做得不如我周到 。
我自己一直信奉的是:别人没把自己当外人前 , 自己就别想太多 。 我要像块海绵一样 , 去吸收这里能学到的方法论、思维方式 。 我不会想着“拿多少钱做多少事” , 因为这种大众化的思维就像陷阱 , 想脱颖而出 , 就要反常识——我的老板就是我自己 , 你负责过的事情最后都会像产品一样 , 呈现在你的未来履历和面试回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