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P智能投影的危机?这是想多了( 二 )



第二 , 2022年春季新品季以来 , 1LCD产品的整体性能得到一次加强 。 包括新的1LCD光阀和光源技术的加持 , 亮度性能有一次几乎达到2-3成的 , “同价位”下的提升 。 特别是年中的7月份 , 又一轮新品季 , 将千元1LCD的亮度提升到了500流明、将1700元价位提升到了800流明——后者至少在标称参数上已经超过大多数同价位DLP机型 。 这进一步扭转了DLP产品在普及和便携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格局 。
用行业人士的话说 , 此前1LCD的主要优势在DLP技术不能覆盖的1500元价位以下市场 , 在四五线城市里 , 侧重入门需求;现在 , 1LCD技术提升后 , 其产品价格和性能尺度与DLP的交集大量出现 , 并让1LCD在一二线城市市场的入门需求中 , 都占据了销量优势 。 一二线城市市场的这种变化 , 是导致DLP机型销量停滞 , 甚至下降的直接原因 。
“阶段性的规模增长困难 , 并不掩盖DLP技术的长期成长优势 。 ”对于DLP技术产品的市场结构变化 , 行业人士指出 , 统计数据看包括4K、1000+亮度等高端智能投影市场依然是DLP技术的天下 。 例如 , 上半年千流明以上DLP机型销量成长超8% 。 这也导致 , 如果计算销售额 , 三成占比的DLP技术还是会赢过7成占比的1LCD技术一大段距离 。
不仅是中高端市场DLP的固有优势强大 , 行业普遍认为 , 四五线市场带来的增量 , 绝对大多数属于“首次拥有”型用户 。 这些用户中的一部分未来会成长为忠诚型用户 。 而忠诚型用户对产品体验和价值的追求 , 会让其从1LCD入门 , 专向DLP升级:即四五线城市目前的发展阶段 , 呈现出对DLP份额的短期结构性不利 , 但是长期看却也是DLP产品的潜在增量点 。
DLP代表质量 , 1LCD代表普及:这也许是未来智能投影行业的基本格局 。 DLP产品暂时的销量和份额变化 , 不影响其作为行业中高端技术的长期价值 。
智能投影技术之争 , 本质依然是光阀先天品质之争
对DLP投影技术在智能投影市场的地位变化 , 乃至于销量下滑 , 业内多数看法认为 , 这一变化不具有长期性 。 至少在与1LCD的对比竞争中 , DLP不具有长期下降的压力 。 因为 , 行业未来之争必然属于产品核心性能之争 。 而投影产品的核心性能高度依赖于光阀品质 。

DLP光阀不仅体积比1LCD小巧、开口率更高、光源利用率达到1LCD的近4倍 , 而且其产品线也更为丰富 。 目前从数字电影放映机到便携式投影机 , 都大量应用DLP光阀技术 。 即 , 只要市场需要 , DLP光阀技术就能提供足够好的产品性能体现 。 反而 , 1LCD产品的性能上限高度受限 , 未来持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实际上 , 1LCD一直在比拼的是成本优势 。
而作为一个综合性光电类产品 , 一旦一个技术类型主要依靠成本力竞争 , 其就不仅仅会遭遇核心性能指标上的提升压力 , 也会遭遇外周指标上的提升压力 。 比如镜头品质、机身材质、自动化的对焦技术、智能运算的CPU和内存等 , 这些配置“在整体成本控制”的大背景下 , 会全面打折 。
恰是因为 , DLP技术和1LCD技术智能投影形成了高低搭配、泾渭分明的格局 。 长期以来 , 两者的关系主要是“补充对方的不能” , 而非竞争关系 。 市场人士认为 , 2021年开始 , 在1500元及其以上的一段价位区间中 , DLP产品被1LCD打压 , 更多是因为DLP产能不足 , 供给受限 , 行业消费需求趋势是降价的背景下 , DLP产品却上演涨价风波 。 未来如果DLP产能从不足 , 转向相对过剩 , 不排除在入门品质类产品上 , DLP有返攻1LCD的可能 。
同时 , 1LCD产品因为价格低 , 导致虽然销量不小 , 然而行业综合利润依然很低;且参与企业众多、缺乏龙头凝聚力 , 行业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持续的创新投入和深度的研发积累 。 这些都显著影响1LCD的长期成长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