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饿了么”免单背后的深层焦虑( 三 )


1. 阿里的异类
俞永福曾掌管阿里半壁江山 , 在阿里的职业路径几乎是孤例:以空降兵的身份执掌阿里事业群 , 全票当选阿里上市后的第一拨合伙人 。
高德等并购资产被交给同样处于被整合角色的他 , 执掌为阿里贡献60%收入的收银台业务阿里妈妈——阿里差不多曾经将整个上市公司的收银台交给了他 。 密集接受采访的那些年 , 俞永福曾公开透露“不会有任何人是我的老板 , 我是搭档” 。 [3

俞永福爱用第三人称“永福”代替“我” 。 早年UC并入阿里 , 第一场记者招待会上传达出的中心思想 , 或多或少也解释了他这8年在阿里的起伏:永福是阿里集团最高级别管理者之一 , 永福向身属其中的战略决策委员会汇报 , 永福没有变成一名职业经理人 , 也没有变成谁的下属 。 [2

2. 漫长的蛰伏
2017年 , 俞永福没能带领阿里大文娱走进新的辉煌 , 并最终以卸任CEO的形式 , 为大文娱业务的持续低迷买了单 。
离开大文娱后 , 俞永福只挂高德董事长的职位 , 去了一个集团新成立的、投资形式的小组低调了三四年 。 高德员工介绍说 , 甚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永福在高德的组织架构里 , 都没有汇报关系 。
他的蛰伏期很长 。 却一直在阿里内部 , 凭借高德保持着外界难以理解的影响力 。
【创业|“饿了么”免单背后的深层焦虑】在刘振飞执掌高德的几年里 , 从高德的核心管理层身上 , 依然能看到俞永福的影子——他们都是俞永福在参与创办UC之前 , 联想时期一路带了十几年的旧部 , 如今分散在高德各个业务线的关键管理岗位之上 。
这也让高德成为阿里系收购业务中的例外 。 其他业务很容易被集团整合和调整 , 只有高德 , 它非常完整 。
3. 强者高德
此前淘系的资深职业经理人 , 非常喜欢以空降兵的形式空降收购业务 。 在新的业务上大刀阔斧之后 , 有了改革的成绩再返回淘系 , 更容易获得晋升 。
但这一铁律常常在高德折戟 。 空降去了高德 , 集团和高德双线汇报 , 未必能拿到业务团队的激励奖金包 , 稍有不慎 , 还容易莫名其妙在细枝末节的工作中踩滑 , 扎不进业务 , 也回不去集团 , 最后不得不以从阿里离职结束 。
高德自己的业务做得也好 。 在地图赛道上 , 短短几年 , 从百度手中抢夺大量用户 , 把腾讯地图远远地甩在身后 。 他们的DAU已经超过了1亿 , 现在是赛道第一 , 也成为阿里系继手淘、支付宝之后 , 新的流量池 。
生活服务板块的业务 , 不管是“到家”还是“到店” , 都是需要流量喂养的业务 。 现在阿里系符合这俩场景的业务 , 除了独立在上海的盒马之外 , 饿了么 , 飞猪等“流量黑洞”型产品都在俞永福手上 。 找一个优质的流量产品为这些嗷嗷待哺的业务输血 , 高德显然是合适选项 。
“阿里味儿”的标签重要吗?
眼下 , 阿里需要俞永福 。
四、巨头的流量困境
阿里的主营业务是电商 , 电商源头的根本逻辑是流量 。 阿里系流量最猛的产品是蚂蚁集团的支付宝 , 其次才是需要不断用流量喂的业务手淘 。
两个业务无间合作 , 彼此成就 , 一直是阿里系的核心优势 。 如今 , 支付宝和淘系的亲密关系 , 正在逐渐剥离和解绑 。
1. 分体和解绑
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 , 过去两个在内部一直以跨部门形式出现的业务 , 正在逐步以公司的形式解除彼此之间的业务往来 , 与此同时 , 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也逐渐转变为竞争关系 。 会限制对方使用自家的业务或支付系统、争夺彼此的客户、限制内部员工交流 , 甚至与对方的竞争对手发展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