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AI 帮助「渐冻症」,「商汤」有一些新想法( 二 )
事实上 , 不仅是检测卡痰 , 保证实时的监测和及时告警 , 对渐冻症看护至关重要 。 孙其功回忆在医院接触病人时的情形 , 曾有位病人上一次见还好好的 , 忽然因为发烧进ICU了 。 「前一天就发烧了 , 第二天早晨才发现 。 」
没有人知道无法出声呼救的病人 , 是怎样度过了那一夜 。
「了解到这个事情之后 , 我们就开发并增设了体温检测的功能 。 类似的 , 还有呼吸检测 , 以防患者使用的呼吸机不知何时出现故障 。 多一份保险 , 总归能多一份安心 。 」
文章图片
商汤技术团队模拟测试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
02主动呼叫亲人
五月 , 孙其功还带队泡在实验室里 , 他的新三点一线是医院、公司、家 。 陈建通则带着另一位团队成员 , 上门为本轮项目的渐冻症患者安装部署 , 并现场做调试——实验室的模拟环境只是一方面 , 算法、功能还需要根据患者现场的情况 , 再做打磨 。
陈建通和同伴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 , 才刚到蒲城县 。 他的目的地是蒲城下的一个村子里 , 申姐的家 。 这是这一批捐赠和部署中 , 最年轻的家庭 。
申姐的丈夫明哥是一个皮肤黝黑的西北汉子 , 专程来县上接人 。 申姐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 , 跟他一起——自从确诊以后 , 申姐就比较少出门了 。
在出发之前 , 陈建通已经跟明哥通过电话沟通、确认过背景情况 。 前往家中的路上 , 明哥问陈建通过来顺不顺利、吃没吃上饭 , 副驾上的申姐安静地听着 。
申姐是六年前出现的症状 。 那时家里的二小子(小儿子)刚出生不久 , 做母亲的却发现抱不住孩子了 , 于是就去了医院……目前她还能出声 , 只是声音很低 , 怕病情进一步累及嗓子 , 能少说就说少说 。 「晚上带他们去吃丸子泡馍吧」 , 申姐嘱咐了丈夫一句 。
申姐的家是典型的北方现代窑洞和小院 , 房间依次排列 , 是卧室和厨房 。 两个儿子正是活泼爱闹的年纪 , 在小院里玩闹着 , 要大人检点督促着去写作业 。 卧室的墙壁上贴纸装饰一枝粉色的桃花 , 花瓣洒落下来 , 树枝上停留着鸟儿 。 因为是窑洞 , 墙壁相当厚实 。 通常都是明哥和家里的老人照顾申姐 , 但总还是要出门上班、要去隔壁做饭、出去小院里干活——而申姐的音量 , 已经很难叫应家人了 。
文章图片
「(家里人)在家的话 , 过来看一下 , 不在家 , 难受的话就撑着 , 人到地里去忙得很 , 不能每隔一会儿回来 。 我就撑着 。 」申姐说 。
陈建通逐个打开带来的箱子、包裹 , 在申姐轮椅的侧面架起了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的设备 。 通过技术设定 , 申姐与AI达成了专属的「暗号」:申姐用连续三次「张嘴+眨眼」的动作触发AI智能看护系统 , 面前的主设备随即开始报警;同时 , 部署在各个房间的报警器也相应响起了铃声——这样 , 就算是不能出声 , 也可以实现对看护人的主动呼叫和远程报警 。 报警器的铃声是可选的 , 而申姐他们选的是「致爱丽丝」 。
03没有被吓到被惊艳到了
「有没有吓到你?」2014年发病的沈莉 , 通过眼动仪打字、发声 。 她调侃地问陈建通 。
这已经是陈建通第二次来到咸阳沈莉的家里了 , 却是两人第一次真正见「面」 。
上一次来的时候 , 沈莉还坐在轮椅上 , 呼吸面罩几乎掩住了整张脸 。 考虑到看护范围有所遮挡 , 陈建通跟团队沟通了现场的情况 , 项目组随即开始更新优化系统算法 , 以适应带呼吸面罩的渐冻病人需求 。
- 5g芯片|29台猛禽发动机,14个小时组装完毕,马斯克星舰为何如此着急?
- 高温环境|如何安度酷热夏日?这份攻略请您收好
- 处方|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公布,如何更好保证线上诊疗质量?
- 钛媒体|如何有效降低TikTok的网红营销费用?
- 苹果|“高层用华为、中层用小米、底层用苹果”,现实中真是如此吗?
- |马达定子绕线机如何实现精密排线?
- meta|技术帮助,高颜值设计更进一步
- 核桃如何打底?为什么人家的都那么亮?
- 智能手表|苹果VS佳明,运动智能手表如何选?
- 微信背后不为人知的一场巨变:他们如何「把大象搬进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