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航母联合舰队”日益壮大


【|科普“航母联合舰队”日益壮大】古老的桑蚕丝织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有什么关系?草编用的植物为什么柔韧不易折断?在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 , 中国科技馆非遗+科技系列教育活动最新一期主题活动——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通过空中课堂成功举办 。
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馆到数字馆 , 从北京到偏远乡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 中国科技馆播撒的科学种子在更大范围内生根发芽 。
中国科技馆30多年的变迁发展折射了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完善历程 。
20世纪80年代 , 我国建成开放了以中国科技馆为代表的首批科技馆 , 开启了科技馆建设的先河 。 2012年底 , 中国科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 。
现代科技馆体系将原来分散孤立的科技馆资源结合于一个共建共享的体系中 , 从而打造一支科普‘航母联合舰队’ , 形成巨大合力 。 在16日召开的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工作会上 ,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这番话道出了与会者的心声 。
五位一体体系助硬件完善
自主研发流动3D影院 , 让流动科普好玩好看;与柳州五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天文科普大篷车 , 让流动科普精准施教……在广西 , 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深受群众喜爱 。
从全国看 , 自2012年开始建设至今 , 现代科技馆体系从无到有、量质齐升 , 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08座全国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五位一体的一套覆盖全国、世界独有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 。
10年来 , 该体系线下服务公众超过8.5亿人次 , 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用户数量达1500万 , 增长了70余倍 。 2020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已达到10.56% , 比2010年的3.27%提升了3倍 , 体系为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 , 作出了积极贡献 。
改革创新促软件升级
如果说科技馆数量和规模增长表明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硬件不断升级 , 那么通过组织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 则实现了软件的持续优化 。
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 , 让科技馆的展示、科普活动有了更多可能性 。 已在中国科技馆工作16年的该馆科研管理部主任赵洋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正如赵洋所说 , 各地科技馆都更加重视创新研发 , 在展览更新改造、短期展览策划、科学教育活动开发、科普影视创作等方面推陈出新 。 仅2021年 , 全国完成常设展览更新改造的科技馆共计83座 , 占科技馆总数的20.34% , 还涌现出日照市科技馆围绕丁肇中教授科学成就而建成的独具特色的专业性科技馆 。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介绍 , 面对不断增长的观众量和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 各地科技馆锐意创新 , 探索多种形式的办馆及运行模式 。 泉州市科技馆首次以PPP模式建馆 , 并开放运行;阿拉善盟科技馆、慈溪市科技馆、固始县科技馆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 社会化运行取得良好效益;四川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 运行流动科技馆 , 解决人力和技术服务不足的问题 。
处于坚持创新探索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关键阶段
成绩有目共睹 , 未来任重道远 。
科技馆体系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实践 , 正处于坚持创新探索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关键阶段 。 殷皓说 。
殷皓坦言 , 我国科技馆体系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 如省级科技馆体系发展不完善、实体科技馆建设和发展不平衡、科技馆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