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薪“惯坏”的年轻人:离开大厂,从降薪开始?( 三 )


他补充 , 大厂高薪招聘来的员工 , 可能有一些不那么合适 , 但是大厂的淘汰机制远远比一般的小公司复杂和精准 。 每个部门招人有预算 , 有工作指标 , 有相对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成果 , 有内部机制来动态调整 。
“之前因为行业的增长 , 换工作涨薪30%是思维惯性 。 至于到现在还合不合理 , 不是求职者单方面说了算 , 求职者可以提要求 , 企业可以评估 , 也可以去纠偏 , 但没有必要攻击和诋毁求职者 。 ”郁风说 。
他还指出 , 发出这样疑问的人 , 无论是雇主还是员工 , 可能是没有做好基础信息调研 。 因为正规的流程招聘 , 企业预算是确定好了的 , 也会初筛简历 , 需求不匹配的双方大概率不会碰头 。
也有很多人提到 , 拿到大厂高薪也是要付出对应的代价的 。 比如进大厂普遍需要211、985或者硕士、博士、海归 , 或者之前是某一领域的资深专家 。 李立伟还举例 , 996是互联网公司提出来并推行的;程序员被调侃头发少 , 也是因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传统行业很多能一直干到退休 , 互联网行业35岁就有年龄歧视了 。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吃到了企业发展或者是经济本身发展的红利 , 获得了比平均水平高很多的收入 , 例如早些年买房、炒股等 。 拿社会平均工资去和一个发展势头最旺的行业比 , 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 ”李立伟说 。
大厂高薪是市场行为 , 但不一定会持续关于大厂高薪有没有惯坏年轻人这一问题 , 观点不尽相同 。 但立场不同的人对于大厂确实高薪 , 且这个高薪有其成因 , 达成了共识 。
陆海天提到 , 互联网行业的年平均薪资远高于我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 , 进入互联网行业就意味着收入起点更高 。
“原因在于 , 过去多年来 , 互联网行业有资本的拉动 , 而且 , 互联网公司是为数不多的短期内不用追求盈利的公司 , 这导致它们一切以效率、发展、增长为先 , 在这种情况下 , 不少公司不会去控制薪资结构 , 相反会更拼命地去招聘人才 , 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 ”
根据以往的惯例 , 大多数进入大厂的应届生起步年薪可以达到20万-25万 , 三年后升一级 , 涨薪30%-50% , 可能涨到三四十万 , 比较优秀的可能五年后又升一级 。
不过在陆海天看来 , 哪怕是年入30万的运营 , 也是选拔出来的 , 是市场定价的结果 。 求职者换工作按照原基数提要求 , 属于正常逻辑 。
但问题也在悄然累积 。 陆海天提到 , 这些年 , 中国TMT行业从业者累计人数高达几千万 , 是不少发达国家的三四倍之多 。 而且 , 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 , 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流向了互联网相关行业 , 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力过剩的风险 。
随着互联网行业内外交困 , 企业纷纷开始降本增效 。 互联网行业容量缩小 , 离开互联网的人在求职时便遇到了前文所述的认知鸿沟 。
出现如今这样的情形 , 不是互联网开不起高薪了 , 而是互联网没有那么容易给所有人都高薪了 。 企业会变得更加理性 , 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劳动力进行评级给出对应的薪水 。 互联网将趋向内卷 , 工作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 。

过去 , 很多人的心态是 , 房子永远涨价 , 收入永远激增 。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普遍的心态是 , 年年涨薪或换工作要涨薪 。 但接下来 , 会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在换工作的时候 , 收入不增反降 。 其实现在只是回归正常 。
给高薪是市场行为 , 但高薪是不是对应着员工的高价值 , 陆海天认为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 , “资本有时候会高估一个东西 , 最后一地鸡毛 。 不过 , 被高估的东西最终一定会面对价值回归的一天 。 如果互联网人的薪资之前有泡沫 , 总有一天会回到应该的位置 。 求职者的薪酬 , 跟所有商品价格一样 , 由价值决定 , 受供求关系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