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有偿删差评:“差评用户”的信息是怎么卖出去的?|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一头主动联系有差评的商家 , 收费删差评 , 一头购买打差评消费者的信息 , 取得联系后诱导其有偿删差评 , 继而从中赚取可观的差价 。 近日 , 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蜀山分局破获一起侵害公民信息案 , 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 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 , 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
“我待客户如初恋 , 差评却虐我千百遍”——很多人说 , 天下商家苦差评久矣 。 于是 , 除了虚假好评如火如荼 , “删差评”也成了一门好生意 。
不过 , 网购消费评价机制 , 是市场信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说白了 , 就是普通消费者很大概率是看了中差评才决定要不要在此下单 。 正因如此 , 铺天盖地的好评有时不如一条小小差评的颠覆意义 。 不过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一些商家采用隐藏差评分类、删除差评和诱导好评等方式 , 使差评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
俗话说 , “批评不自由 , 赞美无意义 。 ”于是水军横行的好评榜 , 在信用层面早已斯文扫地 。 我们其实可以问一句:你有多久没有给过差评了?又有多久没看到真实的差评了?
差评的消逝 , 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差评交易” 。 “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 , 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的背后 , 是无数真实差评在“花钱搞掂”逻辑下的非正常隐身 。 无独有偶 , 据“中国警察网”公众号消息 , 2021年8月中旬 , 浙江义乌警方收到群众举报 , 称其在某购物网站上购买商品时 , 因质量问题给予了差评 , 但随后他发现自己的评价信息被删除了 。 于是 , 一条定向推荐有偿删差评等非法业务的商业链条浮出水面 。
可以肯定的是 , 几乎每个网络灰黑产交易的背后 , 都对应着公民个人信息的失守 。 我们固然要关注“消逝的差评” , 同样要关注的是 , “差评用户”的信息是怎么卖出去的 。 理论上说 , 《民法典》规定了个人生物信息的采集必须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都已明确表示 , 商家通过用户赋予的权限获取用户信息时 , 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 不仅不能越界 , 更不能“卖猪仔” 。 但问题是 , 类似“差评用户”这样的精准信息 , 还是动辄以“数万条”的体量翻墙出来 。 删除差评固然要入罪 , 滥采滥用公民个人信息更不能轻易放过 。
据称 , 是“业务员”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做出差评用户的个人信息的 。 那么 , 路径在哪里、暗网在何处、触角有多深 , 这些核心问题都值得好好深挖 。 这让人联想起近期的蛋壳公寓事件“第二季”:多名租客意外地收到了自称蛋壳公寓的电话和短信 , 声称可以返还租金了 , 但需要先注入一部分资金到固定账户 。 同样值得追问的是 , 被蛋壳公寓欠费的这些用户 , 信息是如何批量被泄露出去的?到底是内部数据牛栏关猫、还是外部人员手眼通天?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 不妨就从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泄露事件抓起 。
总之 , 个人信息买卖这样的“交易” , 是该有个退网的倒计时了!
【删除|有偿删差评:“差评用户”的信息是怎么卖出去的?|九派时评】【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 , 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 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 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