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对话华为前CIO周良军:任正非宁肯停掉基建项目,也要把数字化变革做下去( 七 )


任正非认为 , 变革就是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 要耐得住性子 , 要谋定而后动 , 采用“急用先行”原则 , 切忌有“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的冲动 。 当年他来我们数字化部门座谈 , 反复强调管理变革和数字化转型要聚焦 , 不能遍地开花 。
华为始终把流程变革的落地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 而不是急于求成草草了事 。 任何一个变革 , 不在于它的开工 , 不在于它的研讨、设计与推行 , 而在于这个项目能否落地 , 能否真正地起到切实的作用 。
在从线索到回款(LTC)营销变革进度汇报会上 , 任正非是这样说的 , “变革不是一下子就见实效 , 收益不是很快体现 , 关键是要打通!变革哪里能一下子就见实效呢?所以别急躁 , 变革要扎扎实实 , 推进不能急躁 。 变革节奏我不会逼你们 , 宽度、深度、进度由你们自己决定 。 ”
所以说 , 华为在做的过程中 , 采用夯实一层 , 撒一层土 , 再夯实一层 , 再撒一下 。 这是我们做数字化转型一个很重要的思维 。

砺石科技:近几年2B的产业互联网在国内很火 。 但跟业内人士聊 , 绝大多数人都在叫难 。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到底难在哪?为什么美国企业做2B似乎没有这么艰难?
周良军:坦率地讲 , 中国的产业互联网是比较难做的 。 这确实跟中国企业的生态有一定关系 。 例如 , 国内多数企业的企业治理能力比较缺失、企业的数字化领导能力严重不足 , 等等 。
我曾经到一些企业去做数字化交流 。 看到这些企业用的ERP系统 , 比如像金蝶、用友 , 被大量客制化 , 基本上就变成他们自己的一套系统 , 成了面目全非的系统 。 这是一个很大问题 , 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 , 没有能够很好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
传统的产业互联网系统 , 它是一种单一的、紧耦合的管理软件 。 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比较早 , 符合早期大型企业流行的科学管理模式 , 标准化、流程化做得比较好 , 所以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市场模式 。
但中国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这些年起来的 , 本身历史的东西不多 。 现在在管理上面 , 国内企业其实有很多新的东西在里面 。 所以传统的产业互联网产品 , 在国内用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
就像华为在使用传统软件包应用的过程中也是非常痛苦的 。 因为华为的业务变化太快 , 而应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后续迭代往往就满足不了我的需求 。 所以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后面提出来中台建设的原因之一吧 。
砺石科技:中国2B市场没法发展成美国那样 , 反而恰恰可能是一种优势 。
周良军:是的 , 这其实正好是国内产业互联网发展 , 一个很重要的潜在机会 。
我认为未来产业互联网的机会 , 应当在业务的服务化和IT的轻量化 , 尤其是前端轻量化的以人为本的、基于体验的应用架构模式 。 产品前端轻量 , 让业务更加敏捷起来;后端标准化、服务化 , 跟前端做一些分隔 , 也可以更具需要建立业务共享中心 , 这是更好的一种模式 。
【酷派|对话华为前CIO周良军:任正非宁肯停掉基建项目,也要把数字化变革做下去】这需要IT架构方面的重构 。 国外重构速度可能没这么快 , 因为它历史包袱太重 , 反而中国是包袱比较轻的 。 这恰恰是一个机会 。 不能说我们就是要跟美国或者跟西方走不同的路线 。 只是随着我们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迭代 , 到了这个关口 , 我们可以在上面省力一点追上或者赶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