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裁员热潮下,进入互联网公司发展还是好的选择吗?

Java|裁员热潮下,进入互联网公司发展还是好的选择吗?

01 互联网只是增速变慢了互联网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问题 , 用户规模决定了公司上限 。
【Java|裁员热潮下,进入互联网公司发展还是好的选择吗?】以前是增量市场 , 砸钱就可以拉到用户 , 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并且运营不拉胯 , 活跃用户规模基本可以越滚越大 。 而有了用户就能赚钱 , 互联网除了投资 , 还喜欢不设边界 , 即烧钱拓展业务范围 , 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 所以整个互联网呈现出“人才不要钱 , 就是招招招”的状态 。
但用户规模是有天花板的 , 没有一款产品能通吃所有用户 , 如果有 , 可能只有寄希望于疫情绿码工具了 。 有限的除了规模还有用户的时间 , 但互联网的供给是无限的 , 激烈的竞争下 , 许多公司的用户规模增速变缓甚至下降 。
这一趋势直接影响到营收 , 钱没有预期的充足了 , 再加上疫情影响 , 钱袋子更瘪了 , 所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精细盘算手里的钱怎么花了 。
之前的增量逻辑是粗放式的 , 因为核心目标是抢用户 , 内有战略要求 , 外有资本输血 , 所以资源和人力通常是冗余的 。 而存量逻辑是精细化的 , 核心目标是回本、是ROI为正 , 所以资源和人力是精确计算的 , 结果就是公司只留能赚钱的业务线和能赚钱的人 , 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 , 便提前了裁员潮的到来 。
02 下坡路才能找到好公司熊市下 , 资本更加保守 , 没有了“爸爸们”的输血、压力和奇奇怪怪的诉求后 , 互联网公司会更加理性 , 首要目标便是从追求用户规模重新切换回打造盈利能力 , 也可以粗暴理解成一切皆要ROI 。
组织各部门分工是什么?人力成本是多少?人效是多少?获取用户的最有效方式是什么?获客成本是多少?花钱拉新的回本周期是多长?每个用户平均能贡献多少收入?
简而言之 , 就是能定量的绝不定性 , 只能定性的也必须要案例支撑 。
但换个角度 , 在精细化运营逻辑下 , 才能更容易找到好公司 , 毕竟顺风赢和逆风赢 , 结果虽是一样的 , 但体现出的水平完全不一样 。
所以 , 乱世出英雄 , 熊市出好公司 , 下坡路上才能知道谁走得稳 , 而谁会摔跟头 , 也才能知道哪家公司更值得去 。
03 万物皆可互联网但是互联网行业还有前途吗?
先举几个例子 , 传统汽车里加一块触摸屏 , 就有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新行业 , 以前全网群嘲的PPT造车好像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给传统音箱里加点硬件再连个网 , 软件起家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下场开造智能音箱了 ;而冰箱的屏幕除了显示温度、天气 , 竟然还可以刷短视频 , 虽然这个场景总感觉哪里有些奇怪 。
不难发现 ,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开始融合了 。
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是什么?是想尽一切办法理解用户、吸引用户、满足用户然后留住用户 , 所有动作围绕用户展开 , 疯狂沉淀用户资源 , 追求和用户建立实时且长期的亲密互动 。 而这些 , 可能是区别于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 , 也恰好是传统行业当下最需要的——提供更多样的价值并建立更高频的联系 , 毕竟 , 以前商品售出后 , 厂商和用户沟通最多的场景 , 可能就是产品出问题了 。
所以 , 传统行业会需求更多的互联网人才 , 而互联网的野心也不至于线上场景 , 万物皆可互联网只迈出了第一步 。
04 打工人要想好自己的目标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可以粗暴分成两种 , 一种是稳定赚钱的 , 一种是尝试赚钱的 。
稳定赚钱的业务 , 旱涝保收 , 经济环境不好 , 可能最大的影响就是年终奖拉跨了 , 不必担忧生存问题 。 而且业务方法论相对成熟 , 可以帮助自己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