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迪王”的崛起秘密( 三 )


据比亚迪2021年财报显示 , 去年比亚迪实现总营收2161亿元 , 同比增长38% , 其中整车销售收入1125亿 , 同比增长34% 。 公司全年净利30.45亿元 , 同比下降28.08%;扣非后净利12.55亿元 , 同比大降57.53% , 增收减利现象明显 。
「叫好叫座」的新能源汽车似乎并未给比亚迪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 利润上不去的原因也在于垂直整合带来的臃肿身躯以及闭塞的体系 。 例如 , 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在2019年独立之前一直是自产自销的模式 , 以至于几乎错过了一个万亿市场 。
如今 , 开始在市场上活跃起来的弗迪积极寻找客户 , 以前唯恐避之不及的一汽红旗、中通客车、长安汽车、丰田汽车、福特汽车、PSA、戴姆勒等车企都成为当下的「座上宾」 , 但是不得不说 , 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 。
垂直整合对于企业来说 , 最难的在于坚持 。 好在王传福挺住了 , 打造出了「上游锂矿资源—锂电原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 。
一旦产业链打造完成 , 好处也极其明显 。 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供应链开放」 , 在国内外合作中 , 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掣肘问题 。
无论是「垂直整合」还是「供应链开放」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生存题 。
对于新能源车企 , 复杂供应链的有效管控和整合能力 , 是技术之外的挑战 。 毕竟短期内可以研发一款不错的产品 , 但没法控制一个复杂的供应链 。
03决心与技巧
早年间 , 中国汽车行业偏爱「合资」产品 , 搞起自主来 , 也多为「拿来主义」 , 借合资之便 , 复用其产品 , 「借壳上市」 , 从而让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动机方面交了多年「白卷」 。
而今 ,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 无论是比亚迪率先成为去燃油化的领军人物、到理想增程式车型引发的「模仿热」 , 还是蔚来在换电领域的话语权 , 都给中国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
万亿“迪王”的崛起秘密】虽然现在说实现弯道超车还为时尚早 , 但至少 , 在下一个汽车时代来临之时 , 我们不再是被迫追赶的姿态 。
比亚迪今年的涨势也证明了 , 发展「真技术」的决心 , 比「销量飙升」的技巧更重要 。 而比亚迪在下一个阶段的决心 , 应该是向「高端」挺进 。
万亿“迪王”的崛起秘密
文章图片
目前比亚迪在30万以上的价位区间 , 缺少相应的高端产品 , 车型智能化不足也一直广为诟病 。 据花旗银行测算一季度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约为15.6% , 而特斯拉则高达32.9% , 蔚来和理想这样的新势力造车企业也都有20%的毛利率 。
尽管单车均价突破了15万 , 但单车利润据测算仅为2700元左右 , 和一台iPhonepro系列产品的利润相当 , 低利润率成为当前硬伤 。 从业务结构看 , 占比亚迪营收4成的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 , 毛利率仅7% , 构成拖累利润率的核心原因 。
为改变低利润率现状 , 王传福在买断「腾势」后的新品发布会上表决心:「腾势 , 将创造新的瞩目成就 , 稳立于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 。 "
这一曾与奔驰联手打造的高端品牌将成为比亚迪下一个阶段的重要筹码 , 也是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由之径 。
对比特斯拉用「软件」征服天下 , 比亚迪虽然价格亲民实惠 , 但汽车营收利润点依然局限在传统车企思维定式里 。
据腾讯《棱镜》消息 , 瑞银分析师帕特里克·胡默尔给特斯拉7000亿美金估值中 , 汽车业务的估值仅2000亿 , 剩下的5000亿其来自自动驾驶等其他衍生业务 。 他还预测 , 到了2025年 , 特斯拉近一半的利润将会来自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