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密不可分


“肝胆相照”,指肝与胆关系密切,互相照应,引申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诚挚以待,彼此以真心相见,真心诚意,心照不宣,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胆的关系密不可分,是人体重要的器官 。

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密不可分

文章插图
肝为脏,胆为腑,肝胆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观点,肝经与胆经相互络属,两者在生理和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肝胆有着较为密切的解剖联系 。《难经》中提到:“胆在肝之短叶间”,《备急千金要方》中亦述:“胆……在肝之短叶间,下贮水精汁二合”,都谈到肝与胆在解剖上位置较为接近,这与现代解剖学观点相符 。
第二,肝与胆通过经络联系构成表里联系 。《内经?素问》述:“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经络学认为,足少阳属胆络肝,足厥阴属肝络胆,胆属阳在表,肝属阴在里,两者构成阴阳表里关系 。
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密不可分

文章插图
第三,胆汁与肝气之间的生化关系密切 。胆担负着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然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正如《东医宝鉴》载:“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
第四,肝胆同主疏泄 。肝胆俱属木,木性疏泄,一是表现在胆排泄胆汁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场,令胆气畅通,胆汁畅流,若肝失疏泄,则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利,胆汁郁结,则肝胆气机不利,可形成肝胆同病,肝胆相互依存,肝疏泄正常,则胆汁的分泌、排泄正常,共同发挥协助饮食物的消化作用 。二是表现在勇怯方面,《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说明肝主谋虑,对事物进行深谋远虑,并与情志活动有关;胆主决断,对事物作出决定判断,与勇怯有关,谋虑后需决断,决断来自谋虑, 肝胆两者的功能密切配合,人的思维活动正常,则遇事处理果断坚决 。如《类经》所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
“肝胆相照”在疾病与辨证治疗中的主要体现:
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密不可分

文章插图
1肝病及胆
肝失疏泄则肝病及胆,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正常分泌、贮存和排泄 。胆汁排泄不畅,不循常道,胆汁上犯,溢于面部肌肤,病人即有身目发黄,下流于膀胱,则出现尿黄等症状,因而有“肝病需利胆”的治法 。
2胆病及肝
胆道受阻,又会影响到肝,不能发挥疏泄功能因此,胆病常影响及肝,《医理真传》载“肝开窍于目,与胆为表里,表病及里,里热太甚……故目眩”,亦认为肝胆生阳衰微,阳不生阴不长,故咽干 。胆气郁结,则影响到肝、肺之升降,此时宜降逆开郁化痰,郁结除之,则七情畅遂,肝木无郁遏之患 。
古代医家描述的肝胆疾病的诸多症状在现代可见于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癌等疾病,肝气挟胆火上冲,则头目眩痛,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出现颊肿瘿瘤等证 。如《本草新编》述:“夫肝经与胆经为表里,邪入于肝,未有不入于胆者,或邪从胆而入于肝,或邪入于肝而尚留于胆,彼此正相望而相通也,柴胡乃散肝之邪,而亦散胆邪之药,故入于肝者半,而入于胆者亦半也故治肝而胆之邪出,治胆而肝之邪亦出也” 。
【肝胆相照是什么意思?肝胆相照,密不可分】肝胆相照,密不可分,根据诸多医家的论述,肝胆同治也成为肝病的重要治则,就慢性肝炎而言,重视疏利胆腑,肝胆同治,可达到稳定肝功能,缩短慢性肝炎病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或延缓肝硬化进程,正所谓“胆腑不清,肝无宁日”,充分体现了肝病治疗中“肝胆相照”的观点,同时亦体现了中医学中治未病以及既病防变的预防医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