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张勇徐雷,谁能问鼎本地电商?( 四 )


事实上 , 如何打破“外卖APP”的印象 , 一直是美团尝试攻克的一道难题 。
目前 , 美团APP把“电商”入口放在了首页下方菜单栏 , 上半部的功能矩阵则设有“超市/便利店”入口 , 而非“闪购” 。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目了然 , 却也让美团闪购“最快30分钟送达”的特点不够突出 , 作为即时零售爆破口的功能打了一些折扣 。
C
电商扎堆做即时零售 , 背后是年轻消费者对于“当天收货”的期望 。
市场调研公司埃森哲此前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显示 , 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购物当天就能收货 , 他们会因为配送时间模糊不清而取消订单 , 也愿意为快递支付额外费用 。 这种不断膨胀的需求 , 是即时零售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
艾瑞咨询预计 , 到2024年 , 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000亿元;达达集团研究院与罗戈研究院上月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 , 去年中国即时履约配送订单超3亿 , 用户超6亿;今年预计将突破400亿单、7.5亿用户 。
目前 , 阿里、京东和美团均已设定即时零售相关的战略目标 。
阿里方面 , 去年12月 , 俞永福在出任阿里本地生活CEO一百天后 , 发布一封内部信 , 格外突出“即时”二字 。 他将本地生活的实质归纳为“即时商流”与“即时物流”的双轮驱动 , 并将即时商流/物流超算平台、即时物流超级网络与饿了么并列为四大业务资产 。
京东则在去年10月提出 , “小时购”应当渗透京东50%的用户;同时在京东APP的顶端开辟“附近”入口 , 主打“附近好物超低价、最快1小时达”成为与“首页”并列的唯二顶部标签 。

美团的目标更具体一些 。 在去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 , 王兴宣称“美团闪购的订单规模将会超过1000万” , 届时有望实现盈利 。
三个月后 , 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公开预测 , 未来五年即时到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 , 交易用户数量将超过5亿 , 其中美团将占据4000亿 。
但众所周知 , 即时零售是一块看似利润丰厚、实则荆棘丛生的苦生意 。 除了供给侧整合与管理难度更高外 , 最大挑战在于高效而低成本的配送履约 。
与传统电商相比 , 即时零售要想保持快速送达 , 最简单粗暴地解法是大量增加专职配送员 。 但在电商全行业紧缩开支、严控成本的趋势面前 , 这显然并不可行 。
从最新财报来看 , 三大平台的即时零售业务均未带来盈利 。 第一季度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板块的经营亏损为65亿元;握有京东到家的达达集团净亏损6亿元;美团囊获了闪购、买菜、优选等业务的新业务板块经营亏损90亿元 , 经营亏损率高达62% 。
在骑手总量有限、且不可能无限增加的情况下 , 电商平台只能从仓储、分拣、配送等各个细分环节挤时间 。
例如 , 阿里尝试通过加大超算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 规划更合理的商品流动路径 , 提高配送效率、摊薄成本;京东在探索“店内仓” , 也就是说服商家专门辟出一个区域 , 专门放置线上销售商品 , 让骑手能够更方便地拣货;美团的方案更加直接 , 它在部分城市招募了一批“商超专属拣货员” , 由此前的地推人员转行而来 , 分担骑手压力 。
这些举措的成效仍待观察 。 但不可忽视的是 ,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 即时零售的骑手成本将持续上升 。 依靠技术和运营手段提高单位运力的效率 , 固然能够缓解这一矛盾 , 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即时零售要想跑通盈利模型 , 围绕骑手做文章事倍功半 , 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履约方式 。 目前来看 , 电商平台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无人配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