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面临关键一战( 二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 在轨期间 , 乘组面临构型多、状态新、任务密等挑战 , 对执行任务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
除此之外 , 3名航天员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 , 开展在轨健康监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 。 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 , 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上为祖国庆祝生日、第一次“天上人间”共度浪漫的中秋节 。
在神舟十四号任务末期 , 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将入驻空间站 。 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在轨轮换将会精彩上演 。 届时 , 将有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舱内工作生活 , 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热闹的时刻 。
一臂之力升级成“两臂”之力
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 , 航天员将首次利用气闸舱进行出舱活动 。 此前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时 , 均通过天和核心舱前方的节点舱出舱 。 后续问天实验舱发射对接后 , 航天员将从实验舱后方的气闸舱进入太空 。
与节点舱相比 , 气闸舱的舱门更大 , 为航天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 未来 , 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将成为航天员出舱的主要“通道” 。 一旦气闸舱在出舱过程中出现问题 , 航天员仍可通过节点舱回到舱内 , 保证出舱活动安全可靠 。 与此同时 , 梦天实验舱将配备货物专用气闸舱 。 航天员可以利用机械臂 , 在不出舱的情况下将空间实验载荷传递出舱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另一项挑战是机械臂——问天实验舱将配备一个小机械臂 , 航天员将首次利用小机械臂出舱 , 还会同时利用小臂和大臂组合出舱 。 全新的出舱活动状态 , 既有看点 , 也充满挑战 。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领域和空间站的“明星”部件 , 机械臂融合了机、电、热、控制、光学等多项技术 。 林西强介绍 , 大小两个机械臂分工各有侧重 , 又相互配合 , 可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求 。
与大机械臂相比 , 小机械臂有不少新特点 。 形态上更加精巧 , 重量和长度均约为大臂的一半 , 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1/8 , 运动和操控灵活;操作上更加精准 , 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 , 位置精度、姿态精度优于大臂 , 能够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细操作;小臂可被大臂抓取形成组合机械臂 , 舱外作业覆盖范围更广 , 通过大范围转移满足去往不同位置进行精细作业的需求 。
林西强举例说 , 如后续需要在舱外安装设备 , 可以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至梦天实验舱的货物气闸舱 , 通过组合臂的抓取和转移 , 完成在舱外载荷平台上的安装 。 此外 , 大小机械臂还可协同开展舱外操作任务 。
开展近百项实验项目
根据计划 , 中国空间站将在今年底完成建造 , 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此后 , 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
林西强表示 ,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 中国空间站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 , 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 , 可以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 。
其中 , 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 配置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 , 能够支持开展多种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在空间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响应机理研究以及密闭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等 。
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 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的实验柜 , 支持开展重力掩盖下的多相流与相变传热、基础燃烧过程、材料凝固机理等物质本质规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实验研究等 。
- 健身人士钟爱的花椰菜属于什么科 是十字花科还是凤梨科
- 担负巨大使命,神十四航天员与以往执行的任务,有什么区别?
-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庆祝第十五个“6·9”国际档案日
- 没有反馈的默默努力,十有八九都会失败!
- 小米科技|首批骁龙8+旗舰蓄势待发,小米12 Ultra、iQOO 10 Pro看点十足
- 胡安:FVM在几个星期后就会有阶段性的成果,每秒超十亿次的计算能力
- 华为公布“十大发明”成果,其中一项“成都造”
- 索尼|2021年十大租赁热门摄影机,索尼或为最大赢家
- 苹果|苹果告别“躺赚时代”?
- 深耕十年,玄武云科技终于稳坐快消SaaS龙头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