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达4亿元,“七年五季”想让全麦面包变成健康且美味的大众产品( 二 )


其次是大众口味产品线 , 指口味有所改良的各种馅料的欧包产品 , 瞄准起床晚且用餐时间较为仓促的年轻人 。
最后是面包伴侣产品线 , 例如出于美味的考量推出了酱料类产品 , 出于便捷的考量推出了冲饮类产品 , 都可满足消费者快速搭配的需求 。
从产品研发到面市 , 「七年五季」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 , 每月实际上新可能不到1款:第一阶段 , 部分内部员工、员工家人及武汉的老用户每周对2~3款新品进行口味测试 , “健康”与否交则由内部营养师把控;第二阶段 , KOL和其他地区的老用户试吃第一阶段通过的产品 , 该阶段的通过率据称为30%;第三阶段 , 在一些渠道上线推广已通过前述两个阶段测试的产品 , 只有销售数据符合预期 , 才会展开更大规模的线上推广 。
谈及定价策略 , 吴朝东表示:“我们按着线下烘焙坊的思路来 , 它们是25~30元500~600克 , 我们则是29.9元600克 。 ”
该定价之所以在线上显得贵 , 吴朝东认为原因有几点:第一 , 线上品牌多是以长保的逻辑做产品 , 而「七年五季」做的是成本高很多的短保产品 。 第二 , 对标对象不够合理 , “如果比较对象是那些6个月保质期、加了一堆防腐剂 , 配料表有6行且后面4行你一个字都不认识(而我们只有2行)的品牌 , 我觉得挺不公平的 。 ”第三 , 营销或者种草做得不够到位 , 品牌层面缺乏主动表达的动作 , 不过 ,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 「七年五季」更加喜欢合作关注产品且主动给出真实反馈的博主 。
早期 , 「七年五季」更多是与博主进行产品共创 , TA们中甚至有不少倾向于推荐品牌方为其定制的产品 。 这种非短线的合作方式 , 使得「七年五季」在佣金部分控制得相对不错 。
调整供应链模式 , 加深品牌壁垒
随着品牌的发展 , 「七年五季」对于供应链的认知及其管理也发生了变化 。
早期因资金有限 , 与合作代工厂协商“定制产线” , 或者“改造部分产线” 。 当产能扩大 , 为更好解决供应的安全性和配送体验问题 , 「七年五季」在2020年疫情期间艰难启动了“分布式供应链”计划 , 开始深度改造产业链 , 提升合作工厂的自动化水平 。 目前 , 「七年五季」已在全国四地布局八家工厂 , 其短保产品支持次日达和三日达 。
自2021年起 , 「七年五季」着手在武汉建设全自动标准化新工厂 , 届时该工厂将负责探索前沿食品工艺以及测试新的设备 , 其试验成熟的方案会在合作工厂中得到应用 , 如此一来可降低合作工厂的整体成本 , 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
年营收达4亿元,“七年五季”想让全麦面包变成健康且美味的大众产品
文章图片
短保全麦欧包产品
“一款短保面包即使卖到了这么多 , 也供不了这么多的货 , 因为产能的爬坡需要非常长的周期 。 ”吴朝东表示 , 正因为「七年五季」早期在供应链端有很深的积累 , 才能压缩生产时间 , 具备更强的产品交付能力 。
对于供应链 , 通常有“成本”和“护城河”两种考量 。 吴朝东告诉36氪 , 全麦面包的好吃程度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 如何做出大众口味是团队在供应链管理和产品研发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 成本的降低也会兼顾考量 , 但不会将之作为第一优先级 , 因为如果“本末倒置” , 就很有可能错失将这一本就不够成熟的品类做得更好的机会 。
以“改善国人的饮食结构”为品牌愿景
从品牌创立伊始 , 「七年五季」便明确了自身的使命:改善国人的饮食结构 。 这不仅仅是年轻人的问题 , 应该说是全民或社会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