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曹娥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孝女 。她的事迹千百年来感动着世人 , 为她立的碑叫曹娥碑 。为纪念她也有了叫曹娥江的一条河 。
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会稽上虞人 。
很久以前 , 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 , 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 , 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 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 。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 年方一十四岁 , 生得美如天仙 , 又聪明绝顶 , 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
一年春夏之间 , 两岸连续大雨 , 舜江洪水暴涨 。江上浊浪滚滚 , 卷起一个个巨大的漩涡 , 洪水淹没了滩涂 。渔人盼大水又怕大水 , 涨了大水鱼虾多 , 但洪水汹涌危险大 。曹娥她爸望着混浊的江水 , 再也憋不住了 , 有道是“混水好抓鱼” , 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 , 怎么能错过 。他理出鱼网 , 撑出小船 , 打算出江去捕鱼 。曹娥望着满天风云 , 劝爹不要去 。爹说抓鱼日日有危险 , 只要小心就无事 。曹娥见爹硬要去 , 央求爹同去 , 好歹也有个照应 。爹说女儿不识水性 , 去了给他添麻烦 , 一定不让去 。
爹去了 , 曹娥在家不放心 , 时时盼、刻刻望 , 只望爹爹平平安安早回家 。直到日中太阳过了西 , 还不见爹爹来吃饭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 , 但见江水茫茫 , 掀起层层恶浪 , 却不见爹的渔船 。曹娥心里不安了 , 她沿江向上游走三里 , 转身又朝下游走六里 , 还没见到爹 。太阳快搁山头了 , 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 , 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 , 他们个个衣衫湿淋淋 , 大家见了曹娥都叹气 , 说他们一起在张网 , 突然一个大浪 , 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 , 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 , 大叫一声"爹爹" , 拔脚朝下游追去 。
天黑了 , 几个渔家叔伯伴着她 , 一再劝她先回去 , 说她爹水性好 , 恐怕已在下游上岸 , 歇在别人屋里 , 明天一定帮她找回来 。曹娥不见爹 , 怎么肯回去 , 谁也劝不住 。整整一夜 ,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 , 没有一个乡亲不为她难受 。
第二天村里人给她送来吃的 , 她不吃 。人们陪着她沿江找 , 找了三天 , 仍不见她爹 。曹娥沿江啼哭 , 哭了三天 , 眼泪哭干了 。村里人又是劝 , 又是哄 , 想劝她回家 。曹娥说 , 不找到爹 , 死也不回家 。她不吃不睡 , 沿江哭了七日七夜 , 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
第八天 , 曹娥望着江水 , 忽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 , 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 。曹娥一陈惊喜 , 果然爹爹水性好 , 还在水里游 。她要救爹爹 , 帮他游上来 , 一声呼喊 , 纵身向江水扑去 。
“曹娥跳进江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 , 纷纷奔去抢救 。但见江水滔滔 , 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 。
“天啊!好人为啥偏要遭这种噩运?”人们热泪满眶 , 围着江堤怨皇天 。
亲不亲 , 家乡情 , 村里人不忍心让曹娥父女葬身水底 , 分头沿江寻找他们的遗体 。
又过了三天 , 江面风平浪静 , 江水清澈明亮 , 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 , 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 , 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 。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 , 果见一男一女 , 背贴着背 , 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 , 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 。曹娥虽然死了 , 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 , 把他负到江堤边 , 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天 。后来这个曹娥负父出水的地方就叫贺盘村 。
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 , 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 , 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 , 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 , 塑了她的像 , 尊她为"孝女娘娘" , 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 , 把这条江改名曹娥江 。每逢曹娥救父这一日 , 农历五月初五日这一天 , 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 各省各府都有来拜曹娥孝女娘娘的 , 许多人题词送匾赞扬曹娥的孝行 。所以端午节其中一个传说 , 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的节日 。
直到现在 , 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 , 江水奔腾咆哮 , 一到曹娥庙前面 , 立即变得无声无息 , 仿佛愧对孝女 , 悄悄遁去 , 过了曹娥庙门口 , 才敢再发出响声 , 真叫人叹为奇迹 。
曹娥庙 , 早年间人们又称它为“灵孝庙”或“孝女庙” 。曹娥庙建于元嘉元年 , 几经搬迁、重修、扩建 , 如今的庙宇已形成了布局严谨、气势宏伟、错落有致的建筑格调 。曹娥庙背面是凤凰山 , 前面便是曹娥江 , 占地约为六千平方米 , 建筑面积约为四千平方米左右 , 主要的建筑依次分布在轴线上 。曹娥庙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了 , 富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 其中的雕画、楹联和书法等响誉海内外 。
曹娥庙的正殿是人们瞻仰曹娥的主要地方 , 位于全庙最中心的地方 , 正殿高度为十八米 , 宽为二十五米 , 深为二十五米 。外翻的卷棚 , 既在结构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同时也增加了空间的容量 , 另外又为游客进入正殿创造了一种肃静的氛围 。暖阁是在正殿的中间 , 富丽堂皇、熠熠生辉 , 有浩然的神气 。暖阁原先是让小姐、贵妇使用的场所 , 是为了防寒而从大房间里分隔出来的一间小房间 。古代的时候官府大堂办案的地方下面布置底座 , 背面摆设屏风 , 两侧又放置隔扇也被加做是暖阁 。孝女曹娥佩戴凤冠正襟危坐在其中 , 让人看起来非常真实 。后殿又叫做曹府君祠、双亲殿 , 是供奉曹娥父母亲雕像的地方 。后殿的结构与正殿差不多 , 区别就是有二十二扇朱漆大门别有一番神韵 。
曹娥碑 , 是东汉年间人们为了赞颂曹娥的美德 , 纪念她的孝心而造的一个石碑 。墓碑最初是由蔡邕来书写碑文 , 经历过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 , 碑文有点字迹模糊 , 于是在宋朝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再次临摹 , 随后一直保存到现在 。所以说 , 现在所看到的曹娥碑是宋朝的石碑 , 字体是行体和楷体 。关于这块石碑的撰写 ,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
本来县令邀请文士魏朗来写碑文 , 但是魏朗在写好之后却没有拿出来 , 故意要设置一下悬念 , 他对大家说碑文如何的难写 , 想等到他拿出来之后让大家震撼 。当时有一个叫邯郸淳的人在场 , 当他听到魏朗说碑文难写之后便开始拿起笔来写 。魏朗在看完邯郸淳写的碑文之后觉得自愧不如 , 于是便把自己写好的文字给撕了 。于是就用邯郸淳所写的文稿做了碑文 , 蔡邕闻讯赶来 , 看到这些碑文之后便写下了“黄绢幼妇 , 外孙齑臼”八个大字在碑阴上 。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是也是关于这座碑文的 。
三国时期 , 曹操与杨修骑马来曹娥庙祭拜 。曹操看到碑上的碑文上八个大字觉得很奇怪 , 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 最后是杨修为曹操破解了碑文的谜语 。杨修说:蔡邕是评价邯郸淳写的碑文是绝妙好辞 。并解释说: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 , 色丝是绝字;幼妇是少女 , 少女为妙字;外孙为女儿的子 , 女子为好字;齑臼是用来捣碎姜与蒜的石凹器 , 姜蒜辛辣 , 把辛辣调料放在石臼里这就是受辛 , 受辛就是辞(繁体字的辞字)字 。这四个字合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 。众人恍然大悟 。曹操惭愧地对杨修说:你才学超过我三十里啊!
【东汉孝女曹娥救父的故事】 因为有了这个故事 , 曹娥碑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字谜 , 也因为曹娥碑隐含着离合的字谜 , 也被认为是字谜的鼻祖 。正是因为这个典故的原因 , 在现在的灯谜中还特别设置了叫“曹娥格”的谜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