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徂徕镇北望村三官庙

三官庙现仅存大殿 , 位于北望村的西南角 , 为双檐硬山顶 , 面阔三间 , 进深一间 , 全灰布瓦盖顶 。曾经被改建为学校 。
北望三官庙位于北望村的西南角 , 本村人叫它“南庙” , 西临大汶河、背靠喝啦涯 , 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末清初建筑 。坐北朝南 , 南北长约6米 , 东西长约14米 。
据村中老人讲述:三官庙原有一座院落 , 占地面积约三亩 , 院内正西处立有一座石碑 , 记载了三官庙的初建朝代及捐款庄户 。(石碑在文革时期给拆塌 , 在1965年建扬水站时作了立柱)村中老人隐约记得碑文刻有:明朝末年 , 北望村孙家大院带头捐了一半的银两 , 带动村民捐钱修建了这座三官庙 。
从现有的遗址来看 , 原有的三官庙不只这一座庙堂 , 因为在现在的三官庙的北墙正中 , 有一古方砖建成的拱形门(现已堵住) , 出门两侧各有一块南北放置的千斤长方体巨石(宽有1米、长有3米、后有0.3米) 。后来可能经历过雨灾或者水灾(三官庙后面喝啦涯的来历)使三官庙受损 , 致使清朝光绪十六年十月重修此庙 。
三官庙大体结构讲究“四梁八柱、双檐硬山顶” , “墙倒屋不塌”的原理构建 。先立柱再架梁起脊、挂瓦、后砌墙 。大殿内有四颗大型木柱 , 每颗木柱下都有一座千斤重的巨石当柱墩 , 在正殿的四面墙体内又有四颗大型木柱 , 支起大殿顶梁 。顶梁之间有几百根木椽相连 , 木椽上铺有上千的长方体扒砖(15cm*20cm*2cm)相扣 , 然后在扒砖上面铺石灰拌黄土 , 约3cm厚 。最后挂小瓦 。正殿的北墙正中有一个堵死的后门 , 后门两侧的墙体上 , 各有一个古方砖建成圆形窗 , 东西两墙的南部分墙体内各镶嵌着一块石碑(高约1.5米 , 宽约0.6米) 。记载了此庙的重修时间(大清光绪十六年十日吉)和捐钱庄户 。
庙殿的墙体地基四周全部是用长方体千斤巨石铺成 , 墙体是用灰布古方砖筑成 。四角墙体的宽度达到80公分 。从庙殿的外观看 , 屋顶成60度脊顶 , 坡面全部挂小瓦 , 正屋脊顶是有几百的筒瓦相扣组成 , 筑建起庙宇的威严 。屋顶坡面的南北边缘都是挂的猫脸滴水檐 。
【山东泰安徂徕镇北望村三官庙】 据村中老人讲:在庙宇顶的两侧原有“五脊六兽”的雕刻 , 后来被村内不良村民给盗去换钱了 。原大殿内正中供奉着三官神像(三官指的是“天宫赐福 , 上元紫徽大帝唐尧 , 地官赦罪 , 中元清虚大帝虞舜 , 水官解厄 , 下元洞阴大帝大禹) , 两侧及四周摆放着无数的小神泥像 。后因文革时期“立四新 , 破四旧” , 全部给摧毁 , 寺庙内的部分碑刻及石刻物件、大型方石在1965年建扬水站时被用作了立柱 。后来只剩下了空空庭院及空庙宇 。有段时间曾被改建为学校、猪鬃加工厂等 。后来有逐渐被荒废、致使现在坍塌 , 留下现有的遗址 。
希望此文化遗产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 审批修建 。再能呈现曾有的威严与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