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客家名菜“酿豆腐”

客家地区逢年过节 , 家家户户必吃酿豆腐 , 款待亲朋 , 也少不了酿豆腐 , 远在海外的客家人 , 也常吃这道客家名菜 。
客家地区烹制酿豆腐各有妙法 , 用料丰俭不同 , 但总要符合;‘肥、咸、烧“的要求 。以最享盛名的五华酿豆腐为例 , 有三大特点:豆腐鲜嫩、馅子醇香、吃法别致 。制酿豆腐特别精心 , 必是鲜嫩清骨 , 有韧性而无杂味 , 因为懂得吃酿豆腐的人 , 品尝豆腐更重于馅子用料别出心裁 , 加入去骨炸酥的香口咸鱼 , 特别可口 。吃时配以紫金椒酱 , 用生包脉(生菜)包着吃 , 可冷吃也可热吃 , 有辣有肥 , 有爽有清滑 , 非亲尝难于领会嘉其情趣 。
酿豆腐的来历各地有不同的传说 。
粤东五华地方的传说:宋末年间 , 逃难到嘉应州的客家先民 , 没有面粉制饺皮吃不上年节的节的一顿饺子 , 有人便尝试用豆腐做 , 这种做法 , 民间很快就传开了 , 这就是今天(的)“酿豆腐 。到宋末元初时 , 酿豆腐已在客家地区盛行起来 。
民间流传“状元酿豆腐”的故事:清朝乾隆年三间 , 武状元李威光回五华省亲 。席间有人请教“天下第一名菜是什么?”李状元不加思索断言:我吃过御宴的满汉全席 , 什么‘龙肝凤凤胆’都尝过 。说实话 , 天下第一名菜还要数五华的“酿豆腐 。”佳话传出 , 五华酿豆腐名声大噪 。
1918每年夏 , 孙中山先生到梅县松口镇视察 , 住在“爱春楼”(同盟会会员谢逸桥家) 。临别前 , 孙中山先生被邀请到松口一家酒楼吃饭、:八仙桌摆满了盐煱鸡、酿豆腐、牛肉圆、咸菜坟猪肉等传统客家菜 。席间 , 孙中山举筷品尝了一块酿豆腐 。他觉得味道不错 , 便问道:“这是什么菜?”一位乡绅带着浓重客家口音的普通话答道:“这个酿豆腐 , 既好绑饭 , 又好绑酒 。”
“什么?‘羊斗虎’ , 又好‘绑酒’!”
“怎么 , 绑饭又绑酒?“孙先生越听越糊涂 。
这时松口公学校长陈蓬士连忙拿笔写了“酿豆腐好送饭 , 好送酒“几个字给孙先生看 。他用比较“正”的普通话解释道:绑 , 是客家话‘送’的意思 。“孙先生听完后 , 不禁点头哈哈大笑 。
从此 , 孙中山在松口吃酿豆腐的故事很快被传到海内外 。从而松口人制作的酿豆腐也名声大噪 。如今松口人的宴席上总少不酿豆腐这道菜 。
客家酿豆腐制做方法
将豆腐切成厚块 , 用小勺在表面掏一个洞(喜欢肉多可掏深些 , 但别掏破底) , 在洞内撒少许粉 , 再把腌好的肉馅填在豆腐洞里 。
制作肉馅可根据个人口味 , 可加香菇 , 葱头等等 , 一定要用纯手工剁肉 , 这样肉质比较紧 , 再加生粉 , 盐 , 生抽 , 花生油拌 。直至肉质紧紧相连 。
【孙中山与客家名菜“酿豆腐”】 平底锅放少许油 , 油热后用小火先将有肉馅的一面煎至微黄 , 再翻过来煎另一面 , 煎好后捞出 。
锅内留底油(如果不够可再添加) , 将余下的葱和大蒜末炒香 , 掏出来的豆腐不要浪费 , 也一起放锅打汁 。
将煎好的豆腐有肉馅的一面朝下 , 整齐码放在锅内 , 用中火焖烧至快要收汁(中途翻面)时关火 , 即成 。操作完成 , 出锅装盘 , 放点葱花 , 将剩余的汁浇在豆腐上。
五华人吃酿豆腐喜欢用生菜包着吃 , 另一种的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