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寺坐落在枞阳镇郭桥村,相距县城10公里的青山北麓,因其有一椭圆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 。晋代清供禅师在此建庙 。元代裴仙道在此炼丹,明正德年间,西蜀圆态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 。“文革”期间,佛像被毁,殿宇改作青山林场职工宿舍,1984年该寺主持僧真达维修石屋寺,有殿宇二进,禅房6间 。
大青山位于枞阳县城东16公里处的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 。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山清水秀,如诗如画 。这里芳草连绵,杂花满径,涧水潺潺,雾霭袅袅,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 。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
全山著名景点有16处,即: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萋梧竹等,每每春夏之际,游人纷至沓来,醉游其间 。不过,青山最具标志性的景观还是它的“石屋胜境” 。
主峰之阳,一块平坦的巨石仿佛从天而降,高数丈,广数十米,如巨掌前伸,为山下一根粗壮的天然石柱所承接 。传说明朝时九华地藏王驾云朝拜OU山护国庵,因OU山经不住其重力所压,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大青山上,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而下,被下方的巨柱擎住,凑巧搭成了这间“石屋” 。巨石上面还留下一只鞋印,约一尺半长,迹深逼真,此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 。入内观看,上平如屋顶,下阔如殿堂,面积约200平方米,里面冬暖夏凉,可坐可卧可游可居,真不愧是“玉洞藏春”!有意思的是,屋内石壁可敲击成韵,东侧作皮鼓之响,西侧发铜锣之音,音色竟各不相同 。
东晋建元初,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见石屋大喜,便以此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上,潜心研究佛理 。后来他四处化缘,募得银两,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名之为“青山石屋寺” 。明代正统初年,西蜀圆态和尚重建庙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华”的美称 。其后兴衰轮替,延续至今,寺中佛像依然,梵音远扬 。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两重是清代建筑,殿壁间遗存的6块碑刻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及它走过的沧桑历程 。
石屋寺历代住持皆深文博学,儒释道并兴 。民国年间,僧释真达为石屋寺住持,他除悉心研究佛学外,还尚习中国传统武术及歧黄之术,慈悲为怀,武德高尚,并在革命战争年代与我党地方领导人结为至交,多次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寺左厢房后有一眼“龙隐灵泉”,据说真达大师为了解决群众干旱季节吃水困难的问题,四处探寻泉源,终于在竹园脚下亲手掘得此泉 。泉水常年汩汩不断,味极甘美,有诗赞道:“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 。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 。”“龙隐灵泉”从此成为青山十六景中之一景 。
古时青山还是道家修炼之地 。相传元至正年间,有道人裴某号“仙人”,于石屋中修炼,有乌鸦为其清扫庭堂,白驴化米供其饮食,即所谓的“乌鸦候客”和“白驴化米”;石屋后树木阴翳,花香鸟语,其间有一“练丹井”,为裴仙人炼丹处所,后来据说他在青山之北的会宫岭得道升天去了 。
明朝末年,桐城学者姚康伯在石屋旁办学收徒,大兴儒教 。时为姚师得意门生的何如宠,亦建书房于石屋寺旁,后中万历进士,官至朝廷礼部尚书,位居武英殿大学士,他在青山留下的一首“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 。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世认前朝”的摩崖诗刻,以“相国诗篇”而独成一景 。此外,在石屋读书的著名人士中,还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学家钱澄之、诗人王灼等人;书法家方守敦、文学家殷希声等名人也为青山留下了他们的诗文题刻 。
青山方圆内的住民因以何氏族人居多,故人们又称其为“何氏青山” 。青山脚下的何氏祠堂初建于清代中叶,为典型的徽派风格,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乡村文物 。氏族历史的渊源,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习俗,勤奋严谨的学风一脉相系,数代相承 。自何海渔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宠于万历年间同中进士,自此青山何氏蔚为名家望族,人才辈出 。
民国时期冯玉祥的秘书长何其巩,担任过北平市首任市长 。皖中教育名士何子诚,早年深受教育家陶行之言行影响,潜心致力于农村教育,著述丰硕,桃李满园 。
【安徽枞阳青山石屋寺】 青山以它独有的水韵山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处名胜佳境 。它如一座温馨朴实的庭院,披着旭日晨风,敞开了大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 安徽省枞阳青山何氏家庙
- 安徽枞阳望龙庵
- 安徽枞阳射蛟台
- 安徽枞阳童谣
- 安徽明光白沙王乡的由来
- 椰青肉的功效与作用
- 安徽“莲花佛国”九华山
- 安徽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 青橘子的功效与作用
- 山东青岛美食 腊杆子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