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文章插图
汤王陵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 , 涡河北岸 , 人民大桥北端 , 是商汤王的衣冠冢 , 又称汤王墓 。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夏朝末年 , 桀暴虐无道 , 丧失民心 。而商族在汤的治理下 , 逐渐强大 , 汤遂顺应历史潮流 , 积聚力量 , 陆续攻灭邻近的葛韦、顾等国 , 经11次出征 , 成为当时的强国 , 最终一举灭夏 , 建立商朝 , 都南亳(今亳州市) , 后迁至西亳(今河南偃师) 。汤在位13年 , 死后葬于亳 。
汤王墓的记载 ,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皇览》一书 , “涡北风头村 , 有成汤故垒” , 并说在建平元年(公元前6) , 汉哀帝派遣御史长卿谒汤陵 。亳州曹操宗族墓出土的汉桓帝延熹七年(164)烧制的字砖中有"谒汤都"铭刻 , 说明亳州在东汉末年举行过大型拜谒汤王陵的礼仪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 , 涡河之阳 , 就是涡河北岸 。

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文章插图
(摄影:白亚立)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亳州知州王家相重修汤陵 , 并在汤陵古刹旁 , 修建祠堂 , 供每年祭祀之用 。1558年 , 御史张九功命知州张挺(羽廷)为汤陵重立庙堂、门廊 , 种植松柏 , 竖立碑碣 , 汤王陵蔚然大观 。
1642年 , 李自成第二次攻陷亳州城 , 杀知州何燮 , 烧汤陵庙堂、山门 , 千年古柏及建筑被焚烧一空 。
清康熙二十年(1681)、乾隆三十六年(1771)先后两次重修汤陵 。
民国时期 , 依托汤王墓 , 建立汤陵公园 , 广植松柏花卉 , 颇具规模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浩劫 。

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文章插图
(摄影:白亚立)
现存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 , 高6米余 , 周长近60米 。墓冢前竖“商成汤王墓”石碑 , 墓之周围古柏参天 。沿墓前小路前行 , 有一棵500余年树龄的黄楝树 , 拔地参天 , 枝叶扶疏 。树南侧即是史书上记载的碑林 , 昔日历代重修汤陵石碑绝大多数都已损毁 , 仅存有清代重修汤陵记事碑2块 , 一块是清康熙十二年(1681)“重修汤陵碑记”立于左侧 , 碑高3.9米 , 碑帽雕二龙戏珠 , 碑座碑文由知州唐翰碧撰写 。另一块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汤陵碑记“ , 立于右侧 , 碑高4 。25米 , 立于赑屃履碑座上 , 知州郑交泰撰文 , 著名书法家亳州人梁谳(山献)书写 。碑记重点说明历次维修汤陵的情况及原因 。

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文章插图
(摄影:孟氏老树)
墓南一棵500年树龄的黄楝树生长顽强 。墓前重修成汤王陵碑是1998年所立 。
【安徽亳州商汤王陵】 现汤陵已辟为公园 , 园内花木掩映 , 松柏交柯 , 猿猴迎宾 , 仙鹤唳鸣 , 四季如春 , 鸟语花香 , 成为后人瞻仰先王之陵 , 追慕圣君之德 , 缅怀汤王功绩的最好去处 , 置身园内 , 顿觉古朴之风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