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浓郁的奇风异俗给这块古老的大地涂上了如诗如画的色彩 , 河南的小孩儿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就是这诸多风俗中饶有兴趣的一页 。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 , 由一百个家庭贡献出的布片做成 , 故名百家衣 。
【河南传统的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风俗】 每当婴儿出生后 , 特别是数世单传、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 , 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 。这时 , 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 , 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乞布块 。特别是那些姓“刘”、“陈”、“程”谐音“留”、“成” , 在老人们看来 , 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 , 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方旧布片 , 老人们也会珍重地收留下来 。
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 , 但以蓝色为最好 。因 “蓝”谐音“拦” , 只要有蓝色的布块 , 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
人们把百家的布块缝在一起 。据老年人讲 , 缝百家衣的讲究也很多 , 像布纹的走向、拼图等 , 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 , 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 , 也叫道袍衫 。这种衣服 , 往往不能做完 , 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 , 此称藏魂处 。待孩子满月后 , 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 , 这就说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 , 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 民间保佑婴儿成长的风俗除穿百家衣之外 , 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的习惯 。
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 , 农历正月初一这天 , 爷爷抱着未满周岁的的孙子 , 佯装乞丐模样 , 手执破碗 , 沿街乞讨 。乞饭的人家以100家为宜 。他们将讨来的馍、菜、米烩在一起 , 煮成稀饭 , 让孩子吃下 。据说这样孩子就可受到百家的庇护 , 免除灾难 。
吃过百家饭后 , 孩子的奶奶要蒸100个铜钱大小的麦面馍 , 用篮子挎上 , 沿村庄或街道漫步 , 凡遇到小孩 , 就要送一个小馍给他 。这100个小馍分给100个小孩 。馍发完后 , 灾难也就让别人嚼完了 , 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 , 长大成人 。此俗称“嚼灾” 。
这种习惯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 , 不管认识与否 , 凡遇上求饭的祖孙 , 人们都会慷慨相助 , 凡碰上发馍的老人 , 人们也乐意收下 。
- 清朝三眼花翎是多大的官
- 酱的起源
- 人尽可夫的历史典故
- 曾国藩最有名的座右铭
- 古代祭祀后的祭品如何处理
- 安徽安庆传统风味美食
- 安徽砀山酥梨的悠久历史
- 安徽砀山梨的神奇传说
- 咖啡从苦到甜排序
- 新买的羽绒服需要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