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年间,曾出过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河大臣,泽被千秋的他去世后不仅万民哀悼,连道光皇帝和林则徐都为他亲自写了祭文,老百姓们为他修建了祠庙,拜他为“河神”,每逢水患,便去祭祀 。
获此殊荣的这位人杰,就是清代名臣栗毓美 。
栗毓美生于1778年,字含辉,又字友梅,山西省浑源县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以拔贡考授河南知县,以后历任知州、知府、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
栗毓美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治理黄河 。
清道光年间,黄河流经河南境内泛滥成灾,引起朝廷重视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就任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主持豫鲁两省河务治理黄河事宜 。
其时,黄河下游河道两岸均有不少滩地,尤其河南河段,河宽滩广,每遇伏秋大汛,洪水漫滩,将滩面冲成许多串沟,首尾与大河相通,往往分溜成河,冲刷大堤,造成决口之患 。
栗毓美到任伊始,经过调查研究,对整治滩面串沟隐患,十分重视 。他曾经多次专程乘小船考察了大河南北两岸,每次行程四十多里,发现北岸串沟积水很深,串由沟尾部已与大河连结起来,并且与沁河、武陟、荣泽诸滩的积水汇合一起,注倾堤下 。堤下又没有任何防护工程,石堤南北全是水,也不能取土筑坝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采取“抛砖筑坝”,才能减缓水势 。于是,栗毓美从老百姓那里买了一批砖块,组织群众向河里抛砖,采取应急措施,建成数十个“砖坝” 。
“砖坝”筑成以后,恰逢风雨大作,此时凡是支流小河,大都决口数十丈,而大堤却安然无事 。从此以后,人们才认识抛砖筑坝的巨大作用 。
栗毓美试用砖坝成功后,曾向皇帝上书请求推广,但遭到一些在朝的官员反对,认为抛砖不如修埽,购砖不如购料 。粟毓美一再上书力争,认为每年黄河两岸,多用石料护埽,但石料采运困难,价格高昂,计一方石可购两方砖 。同时碎石虚方大,砖料虚方小,一方砖可当两方石用 。而秸料埽,抗洪能力不强,年久易于腐烂 。建议用备防石料、秸料的经费沿堤多置砖窑,烧制大砖,以备工用 。到道光十九年,皇帝才批准制砖修堤的建议,进行推广 。河工用的大砖为椭圆形,每块重20斤左右,中有圆孔,可以用绳穿系易于抛修,并可用以砌筑坝体 。这是黄河上御水工程的一次革新 。直到1949年,黄河在开封还设有砖料厂,专门烧制河砖,以补石料之不足 。
栗毓美心中有一张治水图,河道之曲直高低,河水之宽窄深浅,流速之快慢,他都了如指掌 。每逢风雨即将到来,他立即到达险地 。一旦水患发生,他又能亲自指挥抢险,将水患降服 。因此,很受当地人民爱戴 。在他任职五年期间,河东一带地区很少发生水灾 。
栗毓美于道光二十年病逝任内,任河督虽仅五年,治绩卓著 。
栗毓美一生勤奋,事必躬亲,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深得皇帝的厚爱和群众的尊敬 。后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当他的灵柩从河南北上运往山西时,沿途群众挥泪相送,千里不绝 。许多官吏“亦皆闻之流涕” 。他去世后,甚获殊荣 。皇帝追封为太子太保,赐“恭勤”,道光皇帝还作了祭文和碑文,并赐祭葬 。这便是现存浑源县城内由皇家敕建的栗毓美墓 。这座全部用巨型汉白玉构件雕刻的规模可观的陵墓,成为流传后世的珍贵文物 。著名爱国大臣林则徐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如今,两篇祭文碑刻俱都保存良好 。
死后道光皇帝向近臣说:“栗毓美办事实心,连年节省帑金数十万,一旦病故,诚为可惜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河南的一些地方为他修建了祠庙,拜他为“河神”,称为“栗大王” 。
【被后人拜为“河神”的清代名臣 栗毓美】 栗毓美著有《栗恭勤公砖坝成案》一书传世 。
- 全棉的被套粘毛严重怎么办
- 四川最美古镇 西平镇
- 安徽歙县棠樾牌坊群
- 羽绒被怎么洗
- k金被火烧黑了怎么恢复
- 投影机|海信vidda全色激光投影C1砸场,极米、当贝盈利算盘被掀翻
- 裤子被84消毒液染花了怎么办
- 黑裤子被84消毒液染红怎么再染成黑色
- 饭盒盖子被吸住了怎么办
- 河北廊坊东储双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