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炸牛肉的传说故事

【安徽和县炸牛肉的传说故事】 和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 其中回民有6000多人 , 他们长期与汉民相处 , 文化相融 。而回民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烧制的“炸牛肉” , 不仅受到回民喜爱 , 也受到包括汉族在内的民众的青睐 。“炸牛肉”已入选马鞍山市级非遗文化遗产 , 同时也入选“中国菜谱” 。
炸牛肉是和县传统特产名肴 , 有600多年历史 。元末明初 , 回民从西北和沿海移居和州 , 引入“炸牛肉”制作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 , 即将肉按其纹路横切成半寸长、半分宽、二分厚的肉片 , 再入水煮肉待滚后晾干 , 经油炸并加佐料红烧即成 。入盘时肉色金黄、鲜嫩味美 。密封可保持时间长 。
说起炸牛肉的起源 , 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
传说 , 元末时期和州城里有个回族老人 , 名叫王五 , 他带着女儿王秀珍开清真饭馆 , 专卖牛羊肉 。但是 , 和州附近羊饲养量很少 , 馆子卖羊肉很感困难 , 纵有一点羊肉供应 , 也是从贩子手里转来的 , 价钱很贵 。因此 , 这个清真馆子 , 只好专卖牛肉 。这样 , 生意也就越做越清淡了 。
一天 , 有个名叫哈有寿的青年 , 随着一批回族人从大西北来到和州做生意 。他见这家清真饭馆有牛肉供应 , 心里十分高兴 , 就随步跨进馆子吃饭 。这位小伙子 , 见到馆子情况 , 即问店主人:“只卖牛肉一样吗?”王五连忙答道:“是 , 客人!有五香牛肉、炒牛肉丝……”
回族是一家 。经过短时间闲谈 , 彼此深感投机 。结果 , 老人同意小伙子的请求 , 就把哈有寿收为徒弟 。
到了这一年冬天 , 王五竟把本钱蚀得差不多 , 没法子了 , 只好对徒弟哈有寿说:“有寿呀 , 我家生意做不下去了 , 眼看就要关门了 , 不能再留你了 , 请你另找贵门高手去吧!”
哈有寿身强力壮 , 手脚勤快 , 每天起五更 , 睡半夜 , 劈柴担水 , 锅上灶下 , 从不嫌累 。这下一听老人叫他另投师傅 , 心里如同油煎一般 , 忙哀求道:“师傅 , 您老人家打发我走 , 生意不见得就会好起来的 , 这不是救穷的办法 , 只有我们共同想方设法改进烹调技术和制作方法 , 把牛肉味口烧好些 , 客人上门多了 , 生意才能兴旺发达啊!”
老人听了叹口气说:“有寿呀 , 自从收你为徒 , 我真把你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 我怎忍心把你撵走呢?要是你能想出办法 , 把生意做得兴旺起来 , 能够糊住嘴 , 我就留你一辈子 。”老人说着话 , 心酸起来泪珠直流 。
姑娘王秀珍看到父亲流眼泪 , 心里十分难过地说:“师哥 , 你能想个法子把生意做出来吗?”
哈有寿老家是大西北 , 那里的人惯食牛肉 , 讲究熏制方法 , 由于他初到南方 , 不知当地生活习惯 , 同时又不好意思在师傅面前显示本事 。这时 , 他听了师傅和师妹的话 , 是出于肺腑之言 , 当下也就答应了 。原来王五家饭馆子卖的是生炒、熟煮牛肉 , 口味一般 。这次嘛 , 哈有寿把牛肉切成细细的 , 放在油锅里爆炸后 , 再下佐料烩一下 , 其色酱红油亮 , 其味淳香浓郁 , 入口稍嚼即化 , 风味别具一格 。吃过以后回味无穷 , 令人赞叹不已 。从此 , 馆子顾客满座 , 生意格外兴隆 。人们也特为它命名叫做炸牛肉 。这时 , 王五感到满心欢喜 , 就把女儿许配给哈有寿 。这以后炸牛肉的生意越做越兴旺 , 一家人生活也就越过越美满 。后来 , 哈有寿不断地改进技术 , 炸牛肉的味道就越来越好了 , 终于成为不可多得的席上佳肴 。
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