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位于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之间,形如倒置葫芦状,清澈幽深,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淡水湖泊之一,湖水透明极高,湖光山色,美景如画 。
抚仙湖名字的传说
抚仙湖得名的由来,据旧说有两种:一说据《澄江府志》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磷响,悬窦玲就,中有石、肖二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美丽至极 。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 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 。走近一看,如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仪态万千,孤山独坐湖中 。
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在安闲舒适的 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 。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二仙陶醉于此,以至流连忘返 。久而久之,变成了两座矗立于抚仙湖东南方,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 。因有此仙人遗迹,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
另一说是因湖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直插云天,又宛如高大的仙人立于湖岸,伸手抚摸莹碧的湖水,故名抚仙湖 。而“玉笋晴岚”,也成为旧时云南胜景之一 。
俗话说:葫芦里卖什么药?自古以来葫芦就是装秘密的,里面的东西不容易让人看透 。抚仙湖像只倒挂的葫芦,千百年来留给人们太多的神奇和秘密 。下面把关于抚仙湖的一些传说故事与你分享,带你一起走进美丽、迷人,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抚仙湖 。
天机不可泄露
传说,在很久以前,抚仙湖湖面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干坝子,坝子中心有一座城,城里市井繁华,人烟稠密,长年车水马龙,非常热闹 。就在那最热闹的地方,有一所庄严的寺庙,寺庙大门两边有一对高大的石狮,石狮旁边一对常年用小簸箕摆摊的善良老夫妇 。夫妇俩在寺庙门口专卖一些香蜡纸钱、瓜子糖果之类的东西,由于寺院香火旺盛,来往的香客甚多,加之他们为人和善,生意不错 。
有一天,一位刚上完香的老婆婆,脸色发白,表情异常痛苦,走出寺庙瞬间突然晕倒,就在老婆婆快倒在地上时,夫妇俩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老婆婆扶住 。老人很快醒了过来,并渐渐缓过气来,夫妇俩又扶着老人慢慢移步到寺庙门口的台阶上坐下 。怕台阶凉气过重,妻子又拿出草席铺在老人坐的地方,随后去家里给老人端来一杯热开水 。老人坐了许久后,情况大为好转 。
老婆婆醒来之后仍是连声叹气,喃喃地和夫妇俩说道:“完了,完了,这地方要大难临头了”说着指向寺庙大门的那对大狮子,“你们在这里摆摊,要多留心这对石狮子的眼睛,一旦石狮子的眼睛变红就赶快离开这里,尽快跑到山上去 。”夫妻俩听了老婆婆的话,担心地问:“请说说是场什么灾难?”“天机不可泄露,还请你俩好自为之 。”说着送了她们一个桃子,并对夫妻俩说:“这是仙桃,或能帮助到你们,感谢你俩对我的救命之恩~”说完,化作一阵清风就不见了 。
狮子双眼变红,灾难来临
夫妇俩把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桃子放到背着的小背篓里继续摆摊,渐渐地也就忘了仙桃的事情 。傍晚回到家的时候,妻子突然想起家里的猪还没喂,小背篓也没放就赶到猪圈去喂猪,打开猪圈放猪草的瞬间,背一弓,桃子从小背篓里滚了出来,落到猪圈里老母猪的旁边,被老母猪给吃了 。
妻子赶紧跑到跟丈夫说,“仙家给的仙桃让家里的老母猪吃了!这可怎么办呢!”
丈夫心想:“咱家的老母猪吃了,会不会变怪物啊,这个怎么好!让我找个铁链子来把这头猪拴住,免得危害人间!”说完丈夫拿了家里的大铁链子拴住家里的老母猪 。
晚上,夫妻俩把白天遇到的事说给四邻街坊 。人们听了,有的担惊受怕,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却埋怨他们说:“别胡说!太平盛世,哪来的灾难!”夫妇俩一时也说不清,可他们还是见人就说,逢人就讲,一时间满城风雨,人们议论纷纷 。
过了一段时间,人们不见城里出什么大灾难,就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可这夫妇俩始终相信那个老婆婆的话,每天到大寺门前摆摊时,不隔一会儿就要去看看那对石狮子的眼睛有没有变红,每天从早到晚要看好几次 。有几个读书的顽童,经常见夫妇俩去看石狮子的眼睛,觉得好玩,就想骗骗他们 。一天,几个顽童放学后,一直在大寺门前玩耍,等到太阳落山,见夫妇俩收摊回家了,就悄悄地爬上这对狮子背上,用红纸将石狮子的眼睛涂红,然后才各自朝家跑去 。
第二天,夫妇俩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起来到大寺门前摆摊 。当他们看见石狮子的眼睛变红时,吓得惊慌失措,丢下摊货起身就往城外跑 。他们一边跑一边朝人们高喊:“快跑呀,石狮子的眼睛变红了!灾难就要来了!”夫妇俩,无儿无女,只养着一头猪 。这头猪是他们最大的家当,老俩口就赶着铁链拴着的猪一起跑 。相信的村民跟着跑,那些不相信的人不但不动,还笑他们是个疯子 。当夫妇俩跑出城门,突然整个坝子阴风骤起,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到处响起嗡嗡的闷雷声,使人毛骨悚然 。
那些不以为然的人们才感到大难真的要来了,哭着叫着朝城外奔命 。这时候,全城到处冒起木桶粗的水柱,水柱汇集,又变成汹涌的洪流,奔向四方 。争相逃命的人们,被猛兽般的洪流撵得直往山上跑 。跑呀跑呀,老俩口跑到哪儿,水就淹到哪儿,他们一刻也不敢停脚……
定海神猪
后来,老妇人终于跑不动了,不管是死是活,坐下来歇口气再说,眼看着洪水就要淹到老妇人,突然,老母猪纵身一跃跳进洪水中,就在老母猪跳进洪水的那一瞬间全身金光闪闪,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猪,拴住它的大铁链扣子也变成了黄金 。就在这个时候,大水止住了,没有再往上淹,从此这头猪也就永远地住在了抚仙湖的水里 。传说,这就是抚仙湖里的“定海神猪” 。从那以后,偌大一个干坝子就变成了一个大海子 。跑到山上的人们就在海子边上住了下来,并将这海子起名“澄江海” 。传说当年那个老妇人落脚的地方,就是现在抚仙湖北岸的镇海营 。
打鱼哥哥心莫厚,得一扣宰一扣
又过了很多年,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在抚仙湖(也就是“澄江海”)边上打渔为生,每次在抚仙湖里捕到鱼回来就分给村里体弱孤苦的贫穷人家 。有一年,遇上干旱,村里有一恶霸,欺负压迫村民,灾荒年还遇到恶霸的压迫,村民们苦不堪言 。这一天,小伙子撑船来到抚仙湖里,想多打些鱼,好让村民也能稍微过些好日子,可是接着这么两天,竟然一条鱼都没有打到 。
小伙子再也无心捕鱼,沮丧的准备划船回村里 。瞬时间,看到头顶上一只颜色绚丽的七彩鸟不停地盘旋低飞,向他叫着:“打鱼哥哥心莫急,再拉一网又回去!”七彩鸟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小伙子喜出望外,撒下了渔网,凭着他熟练的捕鱼技巧,不停的收网,这网非常沉重,小伙子拉的满头大汗 。
渔网慢慢的拉上了船,网里网住了一条大金链扣 。七彩鸟又不停地叫着:“打鱼哥哥心莫厚,得一扣宰一扣!”,小伙子宰了一扣金链扣,含泪拜谢了神鸟,小心的把金链扣放入怀里,把剩下的链条原封不动的扔入海里 。小伙子在海里打了一金链扣的事情传遍了小村子,村里的恶霸问“金链扣是从何而来的?”小伙子答“从抚仙湖里捕鱼捕上来的,链扣长得很,我只宰了一扣!”
恶霸听完后,也带人驾着小船去打捞金链子,在进抚仙湖不久,恶霸便在随从的帮助下打捞到了金链子的一头,恶霸激动地吆喝着指挥随从把金链子往船上拉,源源不断地堆满了小船舱,像小山似得 。
七彩鸟儿在上空徘徊叫着:“打鱼人哥哥心莫厚,得一扣宰一扣!”恶霸哪管那么多,使劲的往船上拉金链扣,惊动了金链扣另一端的金猪,金猪狠狠一拽,整条船翻了过来,恶霸和其他随从一起落入水中,卷入浪花沉入水中淹死了 。村里面没有了恶霸,大家再也不用受压迫,从此小渔村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村民们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
抚仙湖青鱼阵之谜
每当艳阳高照,风息浪平的时节,抚仙湖岸常常会出现成百上千尾土著青鱼齐聚一起 。湖面呈现一片墨黑色,鱼头攒动,鱼的脊背依稀可见,领头的一般个头较大 。这些青鱼有时排成“一”字形,有时又像个圆圈,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而有大条的青鱼跃出水面,发出“扑通”、“扑通”的声音,形成壮观青鱼阵势,但凡见识过抚仙湖“青鱼阵”的人,无不为它的神秘而津津乐道 。
康熙《江川县志》记载:“饮虹桥,在抚仙湖中 。旧有大小两孤山,好事者冶铁为桥,跨两山之间,如虹饮然,故名 。一夕风雨交作,桥与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独存 。这“风雨”是什么呢?这桥系何人建,何时建,长多少、宽多少,高多少,式样如何,桥与小孤山沉入湖中的时间、原因,这些都成了千古之谜!
每年的夏秋时节都能看到孤山东南水域大约一两百亩的水面,黑压压一大片,是成千上万条大青鱼,一动不动,像是广场聚会;一会按一定方向几列纵队缓缓前行,像是在游行,有大鱼在前,鱼们前呼后拥,像是帝王出巡一般 。
传说鱼王外出游玩时,不小心钻进大孤山没能出来,鱼群为救鱼王一起撞向孤山,没能撞倒困住鱼王的大孤山,却撞倒了小孤山,此后鱼群每年都到大孤山给鱼王朝拜,形成声势壮观的青鱼阵 。关于青鱼阵的形成,有这样一段悲壮的爱国故事 。民国《江川县志》记载,顺治五年( 1648年),庄烈帝殉稷后,天下纷纷,盗贼蜂起,民不聊生 。
冯双礼(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将,为大西五军都督之一)带兵数千到江川县,驻扎征粮苛刻人民,江川县令周柔强无可奈何,带绅民三千人前往孤山躲避 。周县令殿后,让百姓们先走,不幸被冯双礼活捉,周县令拒不投降,并大骂贼寇,冯双礼羞怒之下将他杀害 。
百姓们听闻周县令被杀害,加之国破家亡,效死无门,愤不欲生之下,三千人不约而同的赴南崖蹈水而死 。从此后人便将孤山到南崖称之为“舍身崖” 。不久之后孤山建筑便被冯双礼毁尽 。此后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要来这里祭奠祖先,抛撒祭品,久而久之,这里的青鱼特别多,形成阵势,原来青鱼都是一群“吃货” 。
此后多年,百姓一见到庞大的青鱼阵,就想起他们的父母官县令周柔强,仿佛又看到舍身的父老乡亲们的音容笑貌 。人们如同祭祀屈原一样,一边施舍食物,一边和鱼对话,青鱼阵中的鱼仿佛真的是那三千土民所化,见人不惊,仿佛那是它们永恒的亲友 。
抚仙湖湖岸线有许多野生大叶榕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七八月份正是树上果子成熟坠落的时节 。鱼洞工作人员发现,在观景台的下方经常有青鱼成群结队地来吞食湖岸野生大叶榕掉落水中的果实 。于是,鱼洞的工作人员将每天坠落在地上的果子收集起来,定点投放在观景台下方,就这样,来享用美食的青鱼越来越多,形成了青鱼阵 。
如今在抚仙湖西岸的孤山景区、明星鱼洞等地,每逢风平浪静的时候,都会频频出现青鱼阵奇观 。
未解之谜
在云南澄江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没有任何记载 。澄江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 。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 。
【云南玉溪抚仙湖的传说】 虽然现在还无更多的证据和结论,但我们仍静静等待,解密南高原上这泊蓝色湖水乃至湖底古滇国尘封千年的沧桑之谜 。
深山有灵,深水有怪 。据道光《澄江府志》“杂异”载:“在抚仙湖中,有物如马状,浑身洁白,背负红斑,丈尺许,时出游水面,迅速如飞,见者屡获吉应 。”
民国《江川县志》还有一段非常详实也非常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一日早起,忽有飓风吹荡,继而波涛山立,声鸣雷响,殆有天翻地覆之势,远近惊讶,莫名所以 。约一时许,则又风平浪息,海面如镜 。少间,则见尖山对面抚仙湖深处有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窜出,蹄波不濡,双双驰骋至孤山将抵麓,忽而又踅头窜回,如是者三次,仍由原处而没 。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 。远近与滨湖村落之人均见之 。尖山驻军并将此事分头通报” 。
有趣的是,当时义军攻占了澄江府城,正欲打通南路,与滇南义军势力连成一片,准备进攻江川 。江川当局认为抚仙湖中海马出现,兆“马到成功”之意,因而麻痹大意,中了义军之计,全军覆灭 。
至今,海马之说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
界鱼之石
在抚仙湖与星云湖中间的隔河上,有一块“界鱼石”,从抚仙湖游来的抗浪鱼与从星云湖游来的大头鱼,以石为界,每次游到此处又各自调头回游,形成“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奇观,因此被称为界鱼石 。
这时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何仙姑等感到奇怪,就一同倚石朝河里细看: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鱼儿排着队,大的在前头,小的在后面,从星云湖和抚仙湖里游来 。在它们还没有接近这块怪石时速度都很快,一旦靠近这块怪石时速度就明显缓慢下来 。此时,游在前头的大鱼神情显得惶惶不安,瞻前顾后,不时回头望望后边的鱼群,就像进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界 。
突然,游在前头的大鱼尾巴用力一摆,立即折头箭一般地逃走了,后面的鱼群队列顿时大乱,急忙回头而返,速度之快,令人眼花,以至有的鱼儿唯恐落后,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搅起了水花声 。后面游来的鱼群也同样动作,难怪这块怪石两旁时常有鱼儿跃出水面,时常有水花溅起之声 。
看到这一情形,众仙都一致认为此处真是人间一大奇观 。吕洞宾一时兴起,用手一抹巨石,随手在这块巨石上面写上“界鱼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怪石取名为界鱼石,界鱼石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声远播 。
还有许多关于湖底的神秘故事,这些由湖边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说,像湖水一样不停流淌,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抚仙湖愈加神秘迷人……
- 云南昆明金马碧鸡坊
- 云南昆明黑龙潭的传说
- 江西抚州锦溪村曾家及曾栋石牌坊
- 江西抚州东乡王安石宗祠
- 江西抚州青蛙崇拜旧俗“抚州蛤蟆头”称谓的由来
- 江西黎川新丰桥
- 千古第一村 江西抚州流坑古村
- 云南宜良北古城正月初八“大香会”
- 云南宜良的山神爷住在花桥下的传说
- 云南大理丐帮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