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 各地庙宇众多 , 供奉在庙宇之中的神祗也五花八门 , 据悉 , 抚州便有寺庙竟然供奉着三位“青蛙将军”(又称“蛤蟆将军”) 。青蛙在抚州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 , 据考证 , 这是因为当地存在普遍的青蛙崇拜 。
庙堂供奉“青蛙将军”
据《临川县志·传说故事》记载:“临川故城(今抚州市)东门外正觉寺-佛楼的西边建有将军殿 , 殿内塑有青蛙将军三尊 , 活灵活现 , 妙趣横生 。”现正觉寺住持释学辉及其万姓弟子介绍 , 文革时期殿和神像都被破坏 , 近年来已经复原 。
无独有偶 , 在金溪县秀谷镇城东的水门庙中 , 至今仍供奉活体青蛙为神物 。据金溪县史志办工作人员曾铭介绍 , 水门庙始建于北宋 , 后经重建 , 但祭祀青蛙的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 。
据资料介绍 , 在中国 , 很多地区都存在对青蛙的祭祀活动和崇拜心理 , 而且区域不同 , 祭祀主题也大不一样 。广西壮族、布依族认为青蛙是可保风调雨顺的雷神之子 , 广东潮汕地区把青蛙奉为戏神 , 海南岛黎族认为青蛙是他们的始祖 , 台湾北竿乡各庙将青蛙视为“铁甲将军”用于驱邪避灾 。
而抚州地区的百姓对青蛙的种种说法中仍能看到青蛙崇拜的痕迹 。
生长在水田里的姬蛙背上有白色的斑纹 。因为身上的颜色类似庙中泥塑菩萨的本色 , 抚州人称其“观音蛤蟆” 。因背上的白色花纹形似古代军队兵卒身前背后的白色字体 , 故又被称为“兵勇蛤蟆” , 或称“蛤蟆将军” 。
一说因除灭虫灾有功
《临川县志·传说故事》中认为“青蛙将军”殿源于其灭虫有功:“据传 , 古代临川螟虫猖獗 , 常常危害庄稼 , 致使农业歉收 , 农民到处求神拜佛 , 始终未能消灭虫害 。”
县志中记载 , 当地饱受虫灾之苦时 , 有一年春末夏初 , 临川各地出现了很多青蛙 , 螟虫几乎灭迹 , 早稻大丰收 。从此 , 人们认识到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为了表彰青蛙灭虫有功 , 也为了今后不再发生虫害 , 当地群众便将青蛙捧上神坛 , 修建庙宇 , 塑青蛙将军三尊 , 经常供奉 。
其中暗含科举崇拜
关于青蛙崇拜的来源 , 另一种说法与王安石有关 。
众所周知 , 自古临川多才子 , 王安石便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 。据抚州的临川县旧志中记载:在抚州城与金溪县交界处有座山 , 远望像龙 , 近看像蛤蟆 , 得名“蛤蟆山” 。王安石曾在此读书 , 后官至宰相回乡省亲 , 在蛤蟆山上建灵谷寺 , 并亲自题名刻匾 , 后世的文武百官路过此地皆下马 , 慢慢当地人便改称了方言中谐音的“下马山” 。
现在许多外地人常以为“抚州蛤蟆头”是对抚州人略带贬义的称谓 , 有人便指出 , 这本是褒义的说法 , 是用来形容抚州人呱呱叫 , 会读书 。
然而对于这两种解释 , 专家却有不同看法 。
灭虫说和蛤蟆山都记载于当地史志 , 但对抚州青蛙崇拜颇有研究的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章军华博士认为 , 这是因为古代志书修撰者对青蛙崇拜缺少考究 , 这些民间传说都有附会之嫌 , 并不能真正反映崇蛙习俗的由来 。
据其介绍 , 抚州当地常见的集中蛙类中 , 除了“小个子”的姬蛙 , 对于体型更大的树蛙 , 抚州也流传了一些故事 。当地人见它样子恐怖 , 如同鬼一样 , 因而称之为“鬼蛤蟆” , 或“青鬼(魁)蛤蟆” 。
章军华博士表示 , 其实两种青蛙崇拜主题也不同 , “青蛙将军”是消灾避难的神灵 , “鬼蛤蟆”则是“魁星”的象征 , 源于对科举的崇拜 。
源于西汉星相学说
“鬼蛤蟆”为什么会和科举扯上关系呢?这要从古代“奎星”开始说起 。
据古书载 , 奎星是天上28星宿之一 , 在古代星相学中 , 灾祸瘟疫都由它控制 。
章军华考证后认为 , 从司马迁的《史记·律书》开始 , 因为“奎”的字形等原因 , 奎星的形象逐渐拟物化为青蛙 , 从而形成青蛙崇拜 。在当时 , 祭祀青蛙主要为了消灾免疫 。到了唐代 , 奎星又演绎成“主库兵秉统制”的“大将军” , 青蛙也沾上福气 , 这也是抚州“青蛙将军”的由来 。
唐代的府库还是储藏文书、财物的地方 , 因此“奎星”又加上了文章科举、财运的含义 。南宋以后改变了西汉以来奎、魁不分的现象 , 原本由“奎”负责的“文章”转到了“魁星”身上 。从与科举有关的“夺魁”、“魁星阁”就能发现二者的联系 。
因风水落户抚州
在金溪县旧史志的说法则记载了水门庙的建立与堪舆风水说的关系 。
据清同治九年修的《金溪县志·卷三十六·轶事》中记载:“旧志载 , 创县时堪舆杨文愿立三庙以禳疫灾 , 北为天符 , 南为太紫 , 中为水门庙 , 庙有神物 , 号青蛙使者 。”“水门庙所祀青蛙使者 , 形即蛙 , ……神为人言云‘掌邑中五瘟使者’ , 故祀于此 。”
而新版《金溪县志·大事记》中也提到 , 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公元944年) , 当时正是江西派堪舆学说在这一带大为盛行的时候 。古郡建县选址往往聘请人看风水 , 而对于这位“掌邑中五瘟使者” , 自然要设庙供奉 。
在章军华看来 , 抚州的青蛙崇拜是西汉以来星相学中“奎星”崇拜的延续 , 反映的古人对钱财和知识的追求 , 其中科举仍是主要原因 。“魁星就是文曲星 , 它的图腾形象正是青蛙 。”
受抚州文风影响
虽然祭祀青蛙的习俗只存在于抚州几座庙宇中 , 但据章军华介绍 , 清代至近代时青蛙崇拜已基本覆盖整个抚州地区 , 这在今日的抚州傩戏中仍有体现 。
南丰的傩戏中有“蟾”面具 , 在广昌、宜黄等地的傩戏中 , 都有“跳魁星”的环节 。章军华认为 , 魁星看上去和青蛙无关 , 但其实“代表了抚州青蛙信仰解构后的主题意义 , 即崇尚科举的主题 。”
在清代及近现代人看来 , 青蛙已然成为魁星的象征 。章军华表示 , 傩俗中的跳魁星是把古星相学中对奎星的崇拜通过小戏舞蹈的形式传承下来 , 主瘟疫的含义逐渐消失 , 祈求文运兴旺成为主题 。
章军华认为 , 这种重构与抚州自两宋以来文化名人辈出和崇尚科举的民风密不可分 。
抚州是才子之乡 , 重视“文风”、科举 , 加上抚州是江西堪舆派重要阵地 , 受风水学说影响深远 , 因此形成了广为流传的“魁星”(青蛙)崇拜 。
“蛤蟆将军”与正觉寺
抚州城东 , 过文昌桥到剪子口 , 靠东侧堤坝旁有一块风水宝地 , 宝地上有座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寺——正觉寺 。
正觉寺内千佛楼西面建有将军殿 , 殿内供奉着三尊蛤蟆将军 , 抚州人称“蛤蟆将军”或“蛤蟆菩萨” 。如此尊崇蛤蟆(青蛙) , 除抚州之外别处所无 , 而且香火甚旺 。抚州人为何如此尊崇“蛤蟆”呢 , 有个流传了千年的传说能告诉你其中究竟 。
抚州这块风水宝地 , 在伏羲氏旧石器时代属于百越文化区域 , 百越民族源于古帝“傥女娲” , “傥女娲”又叫“女蛙” , 女娲的传说有“女娲补天”、“女娲抟土造人”和“女娲生百子化作百越”等等 。历史上将“伏羲氏”比作“太阳神” , 将女娲比作“月亮神”、“药王” , 道家还尊奉傥女娲为“西王母” 。
随着时光的斗转星移 ,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了距今约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百越民族有支队伍为解救民众百姓 , 避免战乱 , 寻求安静祥和的世外桃源 , 来到了抚州这块地盘上 。这支队伍的首领是个“呱呱叫”的将军 , 为何叫做“呱呱叫”呢 , 首先他身先士卒 , 作战勇敢 , 指挥果断 , 屡战屡胜 , 在众士兵及下属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次他爱民如子 , 秋毫无犯 , 断案如神 , 处事公正 , 深受属地百姓的景仰与爱戴;三是他懂医药百草 , 能治军中士兵及属地百姓的疑难疾病 , 被人尊为“神药”;四是他其貌不扬 , 嘴阔颈短 , 身体前倾 , 两眼珠大似铜铃 , 怒目圆睁 , 说起话来如雷贯耳 , 声音呱呱叫又似青蛙 。再说百越人本有崇拜“青蛙神”的习俗 , 慢慢地将军的真名大姓被人淡化遗忘 , 也就习惯地褒称将军为“呱呱叫的将军”或“蛤蟆将军” 。在“蛤蟆将军”的带领下 , 所辖地盘越来越大 , 抚州一带战事渐息 , 百姓终于盼到了久违的安宁 , 这都是“蛤蟆将军”的功劳 。
几十年后 , “蛤蟆将军”耄耋之年 , 高寿谢世 , 人们含着眼泪 , 强忍悲痛 , 怀着依依不舍、生死别离的心情将“蛤蟆将军”安葬在紧靠抚河边、便于民众凭吊的地方 , 也是抚州的一块风水宝地 , 一块地形如犀牛、名叫犀牛山的一山洞内 。人们缅其事迹 , 感其恩德 , 就在“蛤蟆将军”墓前搭一简易草亭为其挡雨遮风 , 香火供奉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后人也记不起“蛤蟆将军”的模样 , 就在“蛤蟆将军”的墓前塑一威武雄壮的蛤蟆塑像 , 并香火供奉 。
到了大唐开元玄宗时期 , 时称马大师的高僧马祖道一禅师 , 为了弘播禅法带着弟子来到抚州 。面对满目青山五峰耸立 , 抚河如带晶莹剔透 , 人民安居乐业 , 百姓富庶安康的难得景象 , 马祖道一信步来到了犀牛山旁 , 见一处香火旺盛并供奉着蛤蟆的地方 , 虽觉奇特 , 却又感十分清静圣洁 , 加上连日的路途劳顿 , 时感疲倦 , 便打坐于此 。
有次马祖道一禅坐时在似睡非睡的意境中 , 只见一白发髯须老人双手作揖、毕恭毕敬、非常虔诚地对大师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 他人消受不起 , 我已在此守候多年 , 只等大师前来 , 若在此地弘法度人 , 必出人才 , 佛法永续 , 也将给当地百姓带来福气 , 为当地百姓所企盼 。”大师禅坐起身 , 眼前只有“蛤蟆将军”在此守候 , 莫非是“蛤蟆将军”托梦 , 马祖道一顿有所悟 。因缘如此殊胜 , 遂在犀牛山创建寺庙 。禅师道德海内宗仰 , 僧俗前来参学络绎不绝 , 并帮助兴建 。历经数年努力 , 恢弘壮观的庙宇建成 , 因是唐朝开元年间创建 , 故寺名开元寺 , 后至元代改为妙觉寺 , 清代赐名正觉寺至今 。因抚州正觉寺为南宗八祖之尊马祖道一的开基立寺 , 之后僧人云集 , 信众无数 。
一年 , 正觉寺开大戒 , 报名受戒僧人有一百多人 , 但最后却有一套衣钵无人领取 ,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 马祖道一大师思来想去 , 心想莫非是“蛤蟆将军”前来受戒 , 只是不便现身未来领取衣钵 。于是道一禅师特给“蛤蟆将军”受戒 , 并在寺内建立将军殿 , 供奉“蛤蟆将军” , 护寺安僧 , 为抚州带来风调雨顺 。后人就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前来寺庙敬拜“蛤蟆菩萨” , “蛤蟆菩萨”的尊称便由此而越传越开 。
时至今日 , 人们供奉“蛤蟆菩萨”并赋予新的含义 , 除不忘自己是百越民族之后 , 保留百越文化——女蛙文化遗存外 , 抚州又有“赣抚粮仓”美称 , 尊崇蛤蟆的目的在于企盼年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粮食大丰收与蛤蟆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 因为蛤蟆是水稻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克星 , 企盼粮食大丰收 , 企盼蛤蟆为百姓消灭害虫是历代抚州人的最大心愿 。另外 , 蛤蟆又是正义的代表 , 还是招财进宝的象征 , 因此抚州人尊崇蛤蟆也就顺理成章了 。
“抚州蛤蟆头”称谓的由来
传说一:抚州自古以来便是渔米之乡 , 农耕文化发达 。作为人类的朋友----蛤蟆(抚州人称青蛙为蛤蟆)自是受到欢迎 。传说在抚河中有一小岛(在现抚河大桥下) , 每年春季蛤蟆交配时 , 叫声彻夜不停 , 蔚为壮观 。人们谓之为神 , 在岛上建有一小庙 , 供奉一石雕蛤蟆 , 祈求平安、五谷丰登 。
后在抚州不少地方 , 都建有供奉蛤蟆的小庙 , 南昌人到抚州 , 见抚州人崇拜一蛤蟆 , 觉得好笑 , 于是称抚州人为“抚州蛤蟆” , 后又称“抚州蛤蟆头”其义有耻笑、贬义之意 。后又有民间彦语:“抚州蛤蟆 , 块钱两耷(只) , 有洽冒洽 , 冒洽想洽(洽:吃)” 。
传说二:临川县志记载:抚州城东门外正觉寺的千佛楼西边 , 建有一座将军殿 , 殿内塑有青蛙将军三樽神像 , 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 俗称蛤蟆菩萨 。传说古代临川螟虫猖獗 , 致使农民年年歉收 , 乡民们四处求神拜佛 , 始终未能消灭虫害 。
【江西抚州青蛙崇拜旧俗“抚州蛤蟆头”称谓的由来】 有一年春末夏初 , 临川各地来了很多青蛙 , 一天到晚蛙声遍野 , 结果从这一年起螟虫之害几乎灭迹 。临川人民为表彰青蛙灭虫有功 , 专门修建庙宇供奉青蛙将军 , 从此抚州的蛤蟆之名远播四海 。这种说法得到绝大多数临川人的认同 , 似乎合情合理 , 因为始建于唐代的正觉寺 。经历清代扩大规模后确实建有将军神像 。
- 江西乐安湖坪装故事
- 江西兴国石牌楼:杨氏节孝坊
- 江西流坑旌表节孝坊
- 中国第一古樟林:江西乐安牛田古樟林
- 江西永修吴城镇望夫亭的悲情传说
- 江西流坑望夫楼的传说
- 正月初九江西流坑游河杨神风俗
- 江西流坑傩舞:一招一式见功夫
- 江西流坑千年古村
- 江西乐安流坑的历史文化